環保問題近期變成政府難以接手的燙手山芋,繼廢舊電池處理不當後,環境保護局轄下環保基建管理中心管理的澳門半島污水處理廠,前天公布下周一至三暫停運作,三日內約48萬立方米未經處理污水,直接傾出黑沙環外海。消息一出,環保局馬上「知衰」,其頂頭上司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昨日連忙糾正,指工程會24小時進行,儘量縮短工期,減低對居民的騷擾。雖然硫化氫「臭彈」馬上被司長拆除,但真正根源問題,其實並未解決。
首先,環保局的做法太粗劣,怎麼可以把未經處理的污水,直接傾出黑沙環外海,雖然該處海域早就污染不堪,不知是否出於「破碗不妨破摔」的心態,反正就三日,善良的居民當不會追究。
但民意反應卻相當激烈,加上環保局的確不環保,才會有司長昨日的撥亂反正,一招以時間換取空間,暫時按熄民怨。
雖然是次的硫化氫「臭彈」危機暫時被拆除,但之後呢?須知道,污水處理廠建於1995年,這在當年是非常先進的廠房,但它只能應付20年的社會需要,如今已超負荷運作達六年,有議員早前質疑,指污水處理廠有過半未經二級處理的污水,只篩走或沉澱污水中的固體,便直接排放入海!
根據統計局資料,污水處理廠每日即使三條「處理線」全開,亦只能處理14.4萬立方米污水,但2014數字顯示,日均進入污水處理廠的污水量為15.99萬立方米。這根本一早就「爆晒錶」。
所謂二級處理,亦即生化處理,是污水經一級處理後(將污水中漂浮物及懸浮物如垃圾、砂礫、淤泥等大部分除去,並調節污水的PH酸鹼值,並加氯氣消毒再排放),採取生物化學方法,除去污水中大量有機污染物,通常是用生物過濾法和污泥法,利用生物作用,使污水中的有機物分解。經二級處理後的污水,基本可養魚,適合海灣較淺窄的地區使用,目前排放到新城填海A區海底的污水,理論上就是這情況。
但環保局明知污水處理廠「爆錶」六年,過去有多少未經處理的污水排出外海這筆數先放低不計(因已無法追究),為何一直等到港珠澳大橋興建人工島的計劃拍板後,才想到要在人工島建造一座全新的污水處理廠?這不就是垃圾車一日不來,就隨意把垃圾扔在家門外不理的邏輯嗎?
環保局去年才把污水處理廠擴容工程招標,春天遲來始終好過沒來,為今之計,只望當局快馬加鞭,把人工島的新廠建好,那就功德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