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馬行空 活化荔枝碗船廠

理工學生設計蛻變方案
19/07/2017
40855
收藏
分享
理工學生設計蛻變方案
理工學生設計蛻變方案
理工學生設計蛻變方案
理工學生設計蛻變方案
理工學生設計蛻變方案
理工學生設計蛻變方案
理工學生設計蛻變方案
理工學生設計蛻變方案
理工學生設計蛻變方案

見證澳門造船業興衰的路環荔枝碗船廠片區,歷史文化價值濃厚,是澳門重要的工業遺址,雖然早前面臨被拆卸的命運,幸得文化局今年4月叫停拆卸工程,並啟動文物評定程序;依《文遺法》規定,開展各項程序,期在短於一年法定時間內完成評定工程,再研究下一步活化計劃。

澳門理工學院藝術高等學校空間展示設計專業的20名應屆畢業同學,過去一個學期展開對荔枝碗19間船廠的活化設計,構思出一系列方案,向社會表現其可蛻變和活化的價值,期望透過活化保留甚有歷史文化價值的荔枝碗船廠。

荔枝碗船廠早前面臨被拆除的命運。圖片來源:《陳顯耀︱老餅話當年》

理工學院空間展示設計專業20名應屆畢業同學,設計了一系列活化荔枝碗船廠方案,通過問卷調查、訪問、資料搜集等數據進行分析,綜合澳門本地居民、旅客對荔枝碗的意見,結合學生的創意,每人分別從19間船廠中選取幾間船廠,應既有的地勢、環境等因素進行深入設計。

理工學院設計專業的20名應屆畢業學生,設計了一系列活化荔枝碗船廠的方案,向社會表現其可蛻變及活化的價值。 (李亮希攝)

范俊宇同學將其中三間船廠以「文化展示博物館」方案進行活化,利用船廠空間打造一個關於荔枝碗的文化及歷史博物館,建築沿用並加固船廠的支架結構,地面層鋪設碎石,還原船廠本來的沙石地,減低違和感;亦將建築設為半開放空間,方便居民及遊客自由出入,又與船廠旁馬路透視出海面,保持開敞感,並且不完全與民居區融為一體,減少對當地居民的影響。

范俊宇作品「文化展示博物館」(李亮希攝)

張穎婷同學以「生態露營公園」作活化方案,將幾間船廠打通,部分空間改造成開放的人造草地,另一部分則作不同主題的露營區,近海邊位置設親水區及濕地區,整體概念離不開大自然,與路環郊區互相呼應。此設計同樣保留同時加固船廠本身結構,移除原本的鐵皮屋頂,增加自然採光。

張穎婷同學表示,曾有人質疑方案的可行性,指位置太「隔踄」,市民或寧願到黑沙露營區;但她認為,荔枝碗生態環境特別,歷史背景亦獨有,相信會有人「長途跋踄」來使用特色設施。

張穎婷作品「生態露營公園」(李亮希攝)

潘家駒同學設計同樣以「生態保育」為主題,將船廠化身成生態保育區,並設計出一條穿插在幾間船廠支架的空中單車徑,方便居民及遊客在騎單車時欣賞動植物;其作品除了在地下設昆蟲館,增種路環原有的樹種外,更有一間海底餐廳;此外,由於荔枝碗馬路較狹窄,不便單車行駛,因此他特別在大馬路旁加設一條天橋。如此創意十足的設計亦被空間設計講師黃燕雅博士點名稱讚。

潘家駒作品「生態保育」(李亮希攝)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