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者教學相輔相成

專家:普粵教學不對立
23/06/2017
46495
收藏
分享
專家:普粵教學不對立
專家:普粵教學不對立

教育暨青年局計劃提高中小學的普通話授課比例,備受市民關注,擔心「普教中」的推行會讓粵語被邊緣化,不過有部分家長認為,子女提早接觸普通話有助未來的職業發展,認為普通話普及是大勢所趨,並認為以普通話作為教授中文的語言是「我手寫我口」的體現。

在教學上, 馬雲駸博士以宋詞《水調歌頭》為例指,粵語的平仄發音在闡述時有優勢;而普通話版本編寫的歌曲,可為學習增添創意。 (李國星攝、設計圖片)

春田教育協進會秘書長馬雲駸博士表士,普通話與日常行文所使用的書面語即使相似,但其實當中亦存在差異,普通話作為一種日常溝通用的「語言」,在中國大陸各城市亦有不同的詞彙,反觀書面語作為書寫用的「語文」,在全國有嚴格的規範統一,兩者不能一概而論。

馬雲駸博士建議,小學時期多使用普通話教學;中學則因應課程內容使用,會更有效率。 (李國星攝)

「普粵」教學相輔相成

馬雲駸強調,普通話與粵語之間並不存在對立的立場,反而兩者應在教學上相輔相成。在古文教學上,學校應善用粵語的優勢,將詩詞的平仄融入課程中。馬博士稱,以宋詞《水調歌頭》為例,雖然作品以粵語入句,亦有後人曾以普通話將其改編成歌曲,可以鼓勵學生在學習上加入創意。而近代文學如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整體以普通話朗讀比粵語更能讓人感受其意境;「普教中」的實施,馬雲駸認為,重點再於彈性應用,而非「一刀切」統一使用普通話。

雖然家長普遍認為普通話教中文有助學生掌握多一種語言,但亦有人擔心子女會不適應而導致成績下滑?馬雲駸稱,家長不應過分擔心,反而該讓子女在年幼時多接觸其他語言。她表示,兒童九歲前是學習語言最快的階段,亦是建立使用語言自信的好時機;建議小學時期應多使用普通話教學,讓學生盡早掌握語言;中學則應以課程內容使用,才能更有效率。

非停止粵語教學

對於「普教中」的推行,馬雲駸始終認為兩者並非對立,但是亦不應「一刀切」的停止粵語教學;而政府在推行上亦應明確清晰告知公眾,解釋大眾對政策的誤解,才能有效推行。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