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每日產生垃圾多逾1,000公頓,數量驚人,要有效減廢,回收再造是不可或缺一環,回收業界多年來要求政府支援,2015年更發起罷市行動,希望政府關注,但一直未有實際行動回應。直至上周五,環境保護局向回收業界推出「回收業設備資助計劃」,資助回收業購買經營活動所需要的部分設備,但回收業人士認為政府不了解澳門回收業所面臨的問題,資助回收業購機器,是「得物無所用」。
環保業商會理事長黃榮枝接受本報訪問, 回應政府資助計劃時表示,政府願意對回收業伸出援手是好事,但只資助購買設備的計劃,顯得政府不了解澳門回收業生態。他指出,澳門的回收業生態比較特殊,多由家庭式經營的中小企為主,而且大都有基礎設備,如果為取得政府資助而購置新機器,鋪面亦未必有位置擺放,可謂得物無所用。政府的計劃是資助購買機器設備費用的一半,但以動輒上百萬元的機器來說,對小企業變相增加一種負擔,環保局根本不了解澳門回收業所面臨的問題。
問題一:鋪租攀升
黃榮枝認為,機器的購置費用,約為經營成本的30%,並不太影響經營;相反逐年提升的鋪租,回收物品如塑膠的出口價年下降卻要支付運送費用的情況下,往往讓回收業者難以獲利,他建議政府的資助計劃不應單一資助,應該彈性處理,可在各項目上作出補貼,或是在出口量的大小按比例調整資助金額,才能最貼近小企業的需要。
問題二:場地不足
生態學會會長何偉添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目前回收業界最迫切的問題並不是機器升級,而是場地不足。他指出,業界的經營環境一直不太理想,若政府不打算協助業界解決場地問題,應嘗試縮短業界存貨時間,讓他們盡快把回收物轉賣到香港或內地,同時又可加快本澳回收處理。他又認為,業界一直認為政府理應補貼回收物的出口費用,對紓緩業界壓力更有幫助。
澳門每日產生垃圾多逾1,000公頓,平均每個澳門人一天製造近兩公斤垃圾,數量驚人,垃圾焚化爐及堆填區均已飽和,做好廢物回收是最直接的垃圾減量方法。根據環境保護局數據,澳門近年總體資源固體廢物,包括金屬、塑膠及廢紙,回收率僅約20%,廢物回收率極低。回收業界表示,由於經營空間及物料儲存空間均嚴重不足,令經營面對巨大壓力,希望政府在土地上提供協助,解決經營和物料儲存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