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政府上月初公布,決定對澳門居民首次置業以外的住宅物業及樓花按揭成數採取調整措施,但首次置業的澳門居民則不受影響,首次置業購買300萬元或以下的物業,按揭成數上限為90%(貸款上限231萬);300萬至600萬的物業,按揭成數上限為70%(貸款上限為360萬);600至800萬的物業,按揭成數上限為60%(貸款上限為400萬);800萬或以上的物業,按揭成數上限為50%。
上述能借到九成按揭的物業只有300萬或以下的,但現時物業在300萬或樓下的物業選擇已較過往大減,加上這價位的物業周遭環境及面積亦未必是理想的「上車」盤,故坊間一直有聲音希望政府放寬整體樓按上限,特別是針對首置買家。
按揭成數提高真的好嗎?有很多反對聲音指出,以借九成為例,假如分30年還款,對青年來說,猶如一出社會工作就等於下半世賣身予銀行,為了一層樓,卻一世做牛做馬實在不值。但事實果真如此嗎?首先,物業貸款(下簡稱「樓按」)能讓自己提早擁有購買的能力,先不論住宅單位,生活上買手機、手提電腦,甚至去旅行都有機會用到碌卡分期付款,同樣都是「先享受後付款」的概念,為何借樓按就是錯?如果沒有物業貸款存在,買樓就將要存夠全部的置業資金,如此「上車」就更加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不管是300萬或以下的物業貸款成數上限九成,或者是800 萬或以上的物業,其物業貸款成數上限的五成,首置人士只要存夠二成到三成的首期,並且能夠負擔每月貸款本息,就具備買樓的能力了。
而為了實現「上車」,讓自己具備定期償還貸款的能力,而放棄一點的享樂是必要的,誇張一點說更是要節衣縮食,慳得就慳。而現時除了樓價高,連租金亦持續攀升,於是有一種慳錢的方法便是繼續住在父母的物業,於是有了「啃老族」的現象出現。但父母當初又如何有一個可以遮風避雨的「屋企」讓下一代生活?就是他們年輕時拋棄享樂,甚至背負高達十幾廿厘的貸款利率死慳死抵下供樓得來的,他們不但考慮了自己,也考慮到下一代,選擇承擔,這亦是負責任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