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開展澳門特區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意見徵集活動,此舉無疑有利於本澳在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規劃中,爭取更廣泛的民意基礎,但當局應多從居民的角度去思考,讓居民真真正正感受到灣區融合帶來的切身獲益;同時還需從完善服務、配套入手,協助居民摒除「澳門會被吃掉」的疑慮,展現本澳有能力、有信心、有條件在大灣區建設中擔當無可替代的角色。
對澳門而言,透過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建設,深化大灣區在經貿、社會民生福利、文化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保、檢驗檢疫等多領域合作,促進大灣區的融合發展,有利於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社會民生福祉的改善,亦能提升澳門在內地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與功能。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的確必須主動把握大灣區帶來的發展機遇,搭上祖國發展的快車。
相對於高屋建瓴的宏觀政策規劃,大灣區建設其實更應注重提升澳門居民的獲得感,因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最終獲益者是三地居民,其帶動的就業機會、出行通訊便利、生活水準的改善都是實實在在。因此,灣區規劃只有多從居民的角度去思考,才能更直接地收穫廣泛的民意支持。
早有本澳學者提出,粵港澳三地之間可以嘗試降低或取消電話漫遊費用,降低通訊成本,達致通訊無阻;此外,盡快擴大橫琴單牌車政策的受惠範圍,開放更多澳門車輛進出橫琴;另外,粵港澳共同推出三地通用公交卡,方便三地市民跨區交通出行。這些舉措均能讓居民切切實實感受到灣區融合帶來的便利和益處。
規劃政策需要有遠見,但落實政策則需要有決心。每當談及粵港澳合作,總會有個一部分人士憂慮澳門會給內地「吃掉」;甚至喪失澳門特區的獨特地位。的確,澳門是一個開放程度極高的微型經濟體,容易受到外圍經濟環境影響,但澳門特區有「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而且是是開放靈活的國際自由港,又享有低稅制,加上近年中央不斷出台惠澳政策措施,這些都是堅定維護特區獨特優勢的有效保證。
澳門只有盡快明確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規劃中的位置和角色,並且積極、主動融入其中,發揮自身獨特優勢,才能做好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規劃的參與者、促進者和踐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