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聞不如一見,歐洲領袖現在都知道,美國總統特朗普原來就是美國媒體所報道的那樣,傲慢、自大且目中無人。特朗普當眾推開黑山總理、與馬克宏握手較勁,在北約峰會上教訓其他成員國,與歐洲盟友互動冷淡,他就像那種派對上沒人想理他卻又不得不邀請他的有錢客人,不但主人懷疑他在這裡幹甚麼,他自己或許也會想「我是誰?我在哪?我到底在做甚麼」?
就在特朗普抵達比利時布魯塞爾準備出席北約峰會前,他的前任奧巴馬卻在德國柏林與默克爾相談甚歡,兩人談到全球責任與民主問題,講了一番決不可能從特朗普嘴裡聽到的話。「如果有的國家開始分崩離析、有的國家出現惡劣的政權、有的國家飽受戰亂與貧窮,在現在這個新時代,我們沒辦法獨善其身,我們不能躲在牆後面」。這體現了美國自二戰後秉持的國際主義精神,與特朗普的孤立主義南轅北轍。
特朗普在當選前後都多次表示北約已經「過時」,對抗俄羅斯早已沒有必要,更在接受《紐約時報》專訪時表示,只有在北約成員國履行擴充軍費的約定時,美國才會延續北約《第五條》的承諾,讓歐洲驚恐不已。
五個多月過去,外界評價特朗普愈來愈像個總統,且美國國務卿、國防部長都先後多次安撫歐洲,美國仍會履行諾言,北約期待他能在北約峰會上宣誓「美國優先」與「支持北約」可以並行不悖。
然而特朗普不僅在會上痛批23個成員國軍費未達應有水平,且隻字不提北約最關鍵的公約《第五條》,也沒有提到任何有關應對俄羅斯威脅的問題,讓台下的盟邦領袖面面相覷,尷尬不已。北約《第五條》規定針對任何一個成員國的攻擊,會被視為對全體成員國攻擊的集體防衛原則。事實上,《第五條》在歷史上僅被使用過一次,那一次就是為了2001年的美國「9.11」事件。
其實在奧巴馬任內,已經開始推動歐洲防衛自主化,訂定2024年前所有成員國軍費應達GDP2% 的標準,目前只有五個國家達成。這些歐洲國家有的深陷經濟萎縮問題,有的根本長久沒有發展軍工業,他們必須回頭去說服國會、國民這麼做是值得的,而特朗普的做法讓這些看起來更加困難。
奧巴馬與特朗普的說法呈現截然不同的兩個美國,但哪一個更加真實?美國不可能放棄北約前線的軍事部署,國防部甚至還計劃恢復駐歐洲的多個軍事基地運作,而F-35 新型戰機還在加緊部署歐洲,要如特朗普說的切斷與歐洲的安全聯繫幾乎不可能。特朗普不耐煩地表現或許是對現實的無奈,因為他在歐洲面對的這些人每個都像是奧巴馬的分身,而他自己則像是《華沙公約》的人跑到北約來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