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稱《頭盔安全法》的《核准輕型及重型摩托車駕駛員及乘客防護頭盔的型號》行政法規於下月生效,但交通事務局近日才落區向市民宣傳摩托車頭盔型號核准及選購注意事項。在昨(21)日電視台時事節目「澳門論壇」,有市民發言批評,當局一年前已公布行政法規將於下月13日生效,但近日才舉行公眾說明會,有臨急抱佛腳之感。
近日市民對當局「認標籤唔認頭盔型號」的說法認為是荒謬,亦惹起一番討論,最終交通局「跪低」指只要型號經交通局核准,即可使用。摩托車從業員協會主席李仲森昨日在論壇發言稱,摩托車頭盔安全的確值得重視,不過立法原意雖好,但行政手續過於繁複,而且現時交通局登記的合規格頭盔型號多達365款,未來或會有所增加,質疑警方是否每次執法都要逐個核對。
有市民表示,至今仍不清楚頭盔的合規格及執法標準。 (梁燦旭攝)
手續繁瑣難明
有市民發言表示,自己對何種頭盔合規格,哪個標籤符合要求,毫不了解。摩托車是日常上下班的代步工具,如果頭盔標籤不幸脫落或因花痕而難以識別,則要被警方發出告票,再向交通局提交資料核對,隨後還要經過數天時間才能銷案,手續十分繁瑣。
工聯會副理事長梁孫旭表示,有必要從源頭規管頭盔進口商及零售商。(梁燦旭攝)
市民「中招」自己負責
亦有市民認為政府的做法有「官商勾結」之嫌,他稱,行政法規一公布,市面的摩托車頭盔店如雨後春筍般開張,而且法規只有罰用家,而賣家即使售賣不合規格頭盔,既無罰則,進口亦無規管,如市民不幸購買不符合標準的頭盔,亦只有自己承擔責任。但李仲森則對「官商勾結」說法表示懷疑,認為一個頭盔的利潤微薄。
工聯會副理事長梁孫旭亦表示,有必要從源頭規管進口商及零售商,確保不合規格的頭盔無法在市場上發售,亦促使政府再研究合規格頭盔標籤脫落的處理手法,質疑不該以處罰了事。
摩托車是澳門市民重要代步工具之一,根據統計局最新數據,截至今年3月已錄得有近13萬輛註冊電單車,摩托車頭盔安全問題不容忽視。
摩托車從業員協會主席李仲森表示,立法原意雖好,但手續過於繁複。(梁燦旭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