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澳門後花園」的路環,雖然是廣受旅客及市民歡迎的休閒聖地,但其實仍有不少老街坊居住在路環舊市區一帶,以十月初五馬路、船人街、打纜街及民國馬路為舊區的重點範位,有部分「原住民」由清朝起已定居下來,可說是最地道的澳門人。
其實,除路環舊市區外,黑沙村及九澳村亦是同屬澳門最古老的村落,由清政府當時所批發的住屋土地,傳承自民國再到澳葡政府,一直以「紗紙契」當作地契,唯回歸以來,澳門政府不承認「紗紙契」的合法性,村民在修葺工程及更換電錶上一直無法得到改善。
何先生(下圖)30多年前已在路環舊市區一帶定居,對路環舊市區充滿感情。他坦言自己的單位雖然並非「紗紙契」,對附近居民窘局早有耳聞。何先生認為路環村歷史跨越幾代人,早已植根於土地上,而且村民一直奉公守法,但卻因為不合理的政策而得不到應有的生活質素。他又指前任運輸工務司司長劉仕堯在任時有提供補償方案,但在政府換屆後則不了了之。
自上一代起已住在路環的長者表示,自己所住的單位是由上一代流傳下來,雖然子女已經搬到市區,但對路環一帶的環境始終無法被取代。他表示,目前提供的電量尚能勉強應付自己所住的單層村屋,但有些鄰居在十多年前加建單位後,電錶功率未能增加,導致每年夏天晚上都會出現斷電情況。路環舊市區一帶的老村民,大多認為政府現時的說法不止不近人情,而且不負責任,更語帶委屈表示自己沒有犯法,擔心最後「冇屋住」,希望政府重新考慮。
路環被稱為「澳門後花園」,留有較多當代風格建築,是受旅客及市民歡迎的休閒聖地。 (梁燦旭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