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總統大選塵埃落定,政治「小鮮肉」馬克宏以超過66%的得票率席捲全法,成為法國史上繼拿破崙以後最年輕的領袖,然而在風光背後,馬克宏必須面對一個更加尖銳分裂的法國,疑歐與反全球化的力量仍然強大,落敗的勒龐誓言率領「國民陣線」在下個月的國會選舉中捲土重來,而傳統左右翼的社會黨與共和黨,甚至人氣極高的極左派梅朗雄,都準備在國會選舉攻城略地,向政權分一杯羹。
馬克宏要面對的是更加尖銳分裂的法國,缺乏政黨支持的他必須在接下來的國會選舉中尋求合作。 (CFP 圖片)
選舉結果出爐後,馬克宏在巴黎羅浮宮勝選集會現場發表演說,他意氣風發地告訴全法國人民,要用法國的方式拯救世界,「我們不會向恐懼屈服,不會向分裂屈服」。他明白許多人投給他,只是為了阻止勒龐當選,而非支持他的立場與政綱,「我要告訴那些理念不同但投票給我的人,我知道這不是一張空白支票」,「我將保護你們,免於受到威脅,我將把你們團結在一起,因為我希望我們成為一體」。對於數百萬投票給勒龐的民眾,馬克宏誓言將他們從「極端」拉回,「他們基於憤怒、悲痛,有時是信念而投票,我尊重他們」,「我接下來五年將盡一切努力,確保人民不再有任何理由投票給極端」。
梅朗雄:憤怒還會持續
根據法國內政部公布的計票資料,馬克宏取得超過2,070萬票,以66.06% 的得票率擊敗對手勒龐的33.94%(1,060萬票),在得票分布上,馬克宏幾乎在全法所有省份都取得50%以上的得票率,但這樣的表現卻不能完全反映人民的想法。勝選當晚,極左派支持者在全法多個城市發起示威,抗議選舉結果,並要求馬克宏辭職下台,有人向警方投擲燃燒物、砸毀路邊汽車,衝擊學校與商店,與羅浮宮現場歡慶的景象截然不同。
今次大選投票率較往年低,僅有65.3%,全法約有25.3%的選民投下棄權票,是自1969年以來最高。首輪出局的極左派候選人梅朗雄警告,「法國人民還將繼續表達憤怒與不滿」。
得票率與失業率成反比
馬克宏的得票分布與地方經濟發展息息相關,支持全球化、歐盟與自由主義的馬克宏,獲得巴黎主要市鎮的高度支持,得票率接近九成,而在立場偏向社會主義的法國西部,馬克宏也成功獲得多數選票,而勒龐則拿下失業率較高、工資水平較低的東北部地區。
在勒龐取得過半選票的加來海峽與埃納兩省,前者失業率高達13.7%,後者也有12.2%,而全法平均失業率是9.6%,這個數字在巴黎地區只有8%。勒龐預言,法國社會已經被分為兩大派,分別是「全球主義者」與「愛國者」。
傳統大黨尋求合作
儘管勒龐以極大差距落敗,她的「國民陣線」仍在6月的國會選舉中大有可為,但外界預料無論是勒龐或是馬克宏,都很難在國會選舉中掌握過半議席。雖然馬克宏在大選中衝高民望,但他的政治運動「前進」無法推出足夠的候選人。次輪投票缺席的共和黨與社會黨,則積極尋求與馬克宏合作。其中執政的社會黨預料會與馬克宏或梅朗雄合作,《解放報》預測,社會黨與馬克宏合作,可拿下過半的325席,若與梅朗雄合作則可拿下214席。
共和黨也希望與馬克宏合作,把握社會黨民望低落的機會,分得部分政權。前財長巴魯安已經率先拋出橄欖枝,表態願擔任總理,共治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