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大選第二輪投票本澳時間昨日下午2時起跑,全法66,546間投票所準時開啟,超過4,700萬選民將用手中選票決定法國的未來。根據選前封關民調顯示,中間派「前進」運動候選人馬克宏,將得到63%的選票支持,成為法國史上最年輕的總統。然而對手「國民陣線」候選人勒龐,所代表的反全球化、反歐盟保守力量,卻未必會因敗選而消散,法國6月即將舉行國會選舉,沒有政黨支持的馬克宏須要取得國會多數,才能真正掌權,而極右勢力則可能在國會中斬獲歷史性勝利,國際主義與民族主義的對決還在繼續。
儘管5月5日深夜爆出馬克宏競選團隊資料外洩事件,馬克宏超過20個百分點的領先似乎仍不動如山。馬克宏個人的勝利或許已沒有懸念,但他所代表的親歐、支持全球化的立場,在法國仍有許多爭議。
含淚投馬克宏 多半不真心
根據法國媒體所做的民調,在打算投給馬克宏的選民中,有接近六成表示會投給馬克宏,只是為了防止勒龐當選,而不是因為他們認同馬克宏的理念。民調機構Odoxa指出,「預期的勝選並不是開給馬克宏的空白支票,因為絕大多數人並不全心全意支持他」。
選民結構的改變
從第一輪投票結果來看,馬克宏、菲永與哈蒙都支持全球化、歐盟與經濟發展,這三人在首輪投票中得到50%的選票,但另一方面,有48%的選民投給反建制、反歐盟、反全球化的勒龐與梅朗雄,如果換算為選民人數,反對歐盟體制的人數約有1,600萬人,而接受歐盟但盼望改革的人數則為1,800萬人。
這代表瑪琳·勒龐與「國民陣線」、梅朗雄與「不屈法國」已經成為有具體結構的客觀勢力,而不是過去代表「極端」的情緒性抗議力量。法國傳統左右二分的政治局面也將徹底改觀,轉變為極左極右對抗傳統左右派,在意識形態上成為強調國家觀念的「民族主義」,對抗強調世界觀的「國際主義」。
迎戰「第三輪」選舉
因此,即使馬克宏以極大差距擊敗勒龐當選總統,這場意識形態的戰爭還遠未結束,沒有任何政黨支持的馬克宏,如果不能在6月的國會改選中取得支持,他將以「跛腳總統」姿態展開他的任期。
馬克宏當選後的第一件事是組建一個支援他的內閣,任命具有相同理念的總理,人選可能來自社會黨或共和黨。目前國民議會中,奧朗德的社會黨佔292席,共和黨佔199席,民調機構預測社會黨的席次將大幅滑落,被共和黨與勒龐的「國民陣線」瓜分,而馬克宏的政治運動「前進」則被預測可拿下250席左右,不過問題是,「前進」只有14人宣布參選。
如何在國會中取得「奧援」、或者讓「前進」佔據顯著席次,將是馬克宏要面對的「第三輪選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