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顏色分明的電腦鍵盤、一個簡單易明的圖案選擇界面、一個如打傻瓜遊戲的斗大按掣……這些看似給兒童玩耍的東西,其實正是殘障人士上網必備的電腦輔助工具,透過這些工具,殘障人士可以和常人一樣接觸外邊世界,在網上和人溝通聊天,獲取知識、訊息,以至快樂,更利用網上工作便利,貢獻社會,不必和常人作殘酷的身體競賽。但如此簡單工具,本澳有嗎?若有,普及嗎?
由澳門商務讀者慈善會主辦的「構建亞洲傷健共融會議」,昨日於美高梅大宴會廳舉行,主辦單位邀請國際權威專家演講,其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項目專員Natalia Amelina博士以「殘障人士之數碼共融」為主題,介紹了針對有特殊需要人士而使用的特製電子裝置,講解如何令這類人士可以更加方便地使用電腦等設備,以接觸更多資訊、加強與外界交流。
昨日會議有來自世界各地的特奧運動員和教練參與,主辦方期望向社會傳遞傷健共融的和諧理念。(陳駿騏攝)網絡統領世界
在演講中,Natalia Amelina博士指出,在互聯網統領世界的大時代,人們大多數依靠電子設備來接觸世界各地資訊、與他人交流,但我們習以為常的手機屏幕、電腦屏幕、鍵盤、滑鼠等設備,往往對一些殘障人士在使用上並不友好,特別是手機屏幕,幾吋面積對殘障人構成莫大壓力,他們即使知道如何使用,惜受困身體的協調能力,卻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項目專員Natalia博士指出, 只要幾組簡單工具,就能協助殘障人士上網,與外界接觸。(陳駿騏攝)
工具輔助思維
Natalia博士所在的教育信息技術研究所曾作詳細研究報告,指出可以利用各種特殊設備來幫助殘障人士使用電腦,包括顏色鮮明、按鍵放大的特製鍵盤,取代滑鼠的搖桿、滾球、具備放大功能的觸摸屏幕、如玩打傻瓜遊戲的特大顏色按掣、用不同圖案取代文字的屏幕界面、供視障人士發聲指示的裝置,以至具手寫功能的特大電子黑板等,都是簡單易明,務求令不同類別的殘障人士都能適用。
聯合國專家博士介紹的特製電腦設備,可以幫助殘障人士更容易使用電腦。(陳駿騏攝)
適合殘障人士使用的電腦鍵盤,幾組顏色就能區分出不同功能。(設計圖片)
有別於電腦滑鼠,搖桿棍式裝置,殘障人士更能掌握運用。(互聯網圖片)
另外,對於一些有智力障礙或者閱讀困難的人士,她就建議在設計軟件和設備時儘量避免過多刺激視覺和大腦的因素,應採用簡化的圖形和物體。
類似捉小精靈的按掣,讓殘障人士易於操控電腦。(互聯網圖片)
Natalia博士又呼籲,在現今的網絡資訊時代,政府當局和教育界要正視殘障人士接觸資訊的需要,推動培訓更多專業人員,透過科技的協助,讓殘障人士更好地獲取資訊、與他人進行交流。
為了方便殘障人士表達思維,圖案選擇會更合適。 (互聯網圖片)
美高梅助殘障就業
同時,美高梅首席執行官簡博賢亦在會議上發表演講,指出自從2007年開幕之初就已經開始聘用殘障人士,包括有不同部門多種崗位,例如房口部、設施管理及後勤等部門。簡博賢表示,目前美高梅內部有27名殘障人士僱員,未來會繼續與政府部門、本澳社團合作,陸續增聘18名殘障人士,以此向社會傳遞傷健共融理念。
出席昨日會議的包括來自世界各地的特殊奧運會運動員及教練、本澳社團代表和師生等約300人。會議並得到社工局、澳門明愛、澳門扶康會等機構支持並派員出席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