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以來特區政府一直進行各項公共行政改革,也取得一定的成績,但深層次的問題長期未能根治,如機構臃腫、職能重疊、效率低下等最為社會詬病。特區政府近日正式設立「公共行政統籌委員會」,反映公共行政改革已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特區政府能否以壯士斷腕的勇氣、鳳凰涅槃的決心,敢於向積存多年的「頑疾」開刀,把改革進行到底?值得全澳市民拭目以待。
特區政府表明, 設立「公共行政統籌委員會」的目標,是從政策決策的層次,統籌協調公共行政改革政策措施的落實及相關範疇的政策諮詢,以及確立執行計劃。
與以往類似「分豬肉」形式組成的委員會不同,公共行政統籌委員會由行政法務司司長「掛帥」,其他成員包括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或其代表、各司長辦公室主任或其代表等,而且統籌委員會具備四大職能,並非只是一些「代表」在沒完沒了地開會,足以反映特區政府落實公共行政改革的決心。
至於統籌委員會的四大職能,簡直是直接觸及現時公共行政範疇的深層次矛盾,例如統籌委員會需對公共行政的職能與組織架構的調整等事宜,按訂定的策略及方法協調統籌各執行部門的落實方案,並監督其執行進度。
事實上,本澳公共行政存在的其中一個主要問題,就是各部門各自為政,加上現時公共部門間各種各樣的跨部門工作小組、協調小組等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臨時性質,存廢無確定機制,結果導致政策難以有效落實。
治本之道是構建一個體制架構內的政務統籌中心來統籌全局,統籌委員會的成立,有望取代形形色色的協調小組,達至權責歸一,提高行政效率,發揮政策效益。
政務人才是提升治理能力和水準的關鍵要素,因此,就公務人員制度及管理的改革亦是統籌委員會的主要職能之一,長遠而言有利於特區政府建立必要的人才儲備,為特區政府管治班子提供能擔重任的政務專才。
公共行政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無法一蹴而就,但亦不可能一成不變,隨著澳門經濟深度調整,特區政府應借助成立公共行政統籌委員會契機,打造規範協調、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切實提高治理能力和水平,更快速地回應社會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