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視障人士政策進度慢

落後鄰近地區 出行不方便
05/04/2017
31367
收藏
分享
落後鄰近地區 出行不方便
落後鄰近地區 出行不方便

梁嘉俊是本澳少數完成大學課程的失明人士之一,雖是先天失明,但倒也樂觀,因從小接受視障人士的定向課程,所以日常生活及出行都可以自理。梁嘉俊目前在仁慈堂盲人重建中心任職心理輔導及活動協調員,將心力都投放於視障人士的權益上。

視障人士梁嘉俊認為,澳門交通配套對視障人士而言並不完善。 (梁燦旭攝)

嘉俊稱,自2008年《殘疾人權力公約》正式對澳門特區政府生效後,社會及政府才有較多關心視障人士的議題,但進度未如理想。與鄰近地區相比,香港有各種的公共交通導航配套,除巴士報站外,亦有各種的應用程式方便出行,而且需要技術並不複雜,反觀澳門亦只有巴士內的聲音導航,視障人士若需乘搭巴士只好向市民查詢,交通配套對視障人士並不完善。

他說,其實視障人士出行需要的基礎配套不多,引路徑、交通燈音效裝置、巴士報站系統及天橋升降機等,已經可以滿足視障人士的出行基本需要,但澳門目前的普及率低,導致視障人士出行意欲大減。

梁嘉俊以交通燈音效裝置為例,曾有視障人士投訴音量太小,聲音是視障人士賴以為生的感觀,而且音效裝置會因為《噪音法》生效,在晚上8時就進入夜間模式,梁嘉俊反問以現時社會狀況晚上8時是否真的「好晏」認為這都是政府忽視視障人士的行為。

梁嘉俊稱,反觀香港,無障礙出行條件較為理想,他指出,香港在上世紀70、80年代已十分重視殘疾人士權益,因此配套較為完善,而且法律方面亦有較多的支援。而澳門則相對落後。

梁嘉俊稱,如果澳門要引入導盲犬將會非常困難,由於要跨部門合作,而且需要舉行諮詢,但導盲犬無疑是視障人士出行的一個選項。

仁慈堂盲人重建中心提供手作課程,讓視障人士保持觸覺的感銳度。 (梁燦旭攝)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