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4月4日)是清明節,天氣非但沒有「雨紛紛」,更是陽光普照。望廈(新西洋)墳場早上10時許大批孝子賢孫,攜老扶幼前去拜祭先人。治安警現場架起圍欄疏導人潮。有市民稱,自己家族共20人一同拜祭祖先,有感拜祭的市民一年比一年多,但秩序尚算良好。對現時其他城市及內地推「環保祭祀」,有市民就表示,暫時都不會考慮,為尊重長輩意願,通常會以傳統方式拜祭。
昨天清明節陽光普照,望廈墳場早上已開始有大批孝子賢孫前來拜祭先人。( 梁佩茵攝)
市民吳先生受訪表示,連同香港的親友一共20多人一同拜祭,自4至5歲開始便與家人每逢清明節正日到此拜祭,覺得拜祭的市民逐年遞增,場內更加煙霧瀰漫,但認為習慣便好,秩序亦尚算良好。有帶同幼子拜祭的市民稱,會教導子女要紀念祖先,因為沒有他們也就沒有「你們」。
為疏導人潮維護秩序,治安警在通往新西洋墳場道路架起圍欄。 (梁佩茵攝)
近年內地及台灣等地都推行「環保祭祀」,呼籲民眾清明節祭祖紙錢「不要燒、減量燒、集中燒」,希望民眾選擇符合環保理念的祭拜方式,表達敬祖感恩的心。市民蘇小姐稱,暫時會繼續依照傳統方式燒冥鏹,因為「都係老人家要燒」,要尊重長輩意願。
吳先生則表示,每年祭祖的祭品主要是燒豬及香燭等,近年已盡量簡化。有市民表示所帶的祭品與往年相若,價錢約100元至300元,與往年差不多。
消防局昨日亦到新西洋墳場外宣傳防火安全。消防局副消防總長林曉帆表示,去年接獲 兩宗因燃燒冥鏹而引起的火警,情況不算嚴重,今年尚無接獲相關火警。林曉帆稱,去年共820宗火警不用開喉灌救,反映市民提高警覺性和防火安全意識。
不少市民扶老攜幼,甚至坐輪椅燃燒冥鏹,依傳統方式拜祭祖先。 (梁佩茵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