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回不去的地方、有一個抓不住的人。「變幻原是永恆」,我們不是希望時間就此停住,但可不可以慢一點、再慢一點?有時,我們懷念著一個地方,而忘了去注意其他地方的美好;有時,我們幻想著遠方的瑰麗,而忽略了身邊的風景。雙城劇場《再.見之時》說的是人的去留,同時也是心的去留。
澳門故事(左起)導演徐紫東突兀地出現在演員龔嘉敏、張碧影、蘇家樂和梁建婷之中,演員們忍不住「破功而笑」。(劉志衡 攝)
澳門文化中心與上海話劇藝術中心聯手打造一齣雙城劇場,分別將兩座既相似又不同的城市融入兩幕劇當中。這次,澳門方面不管是導演、編劇,還是演員、劇本都是計劃啟動後再公開招募的,誓要來一場「即興之作」!當兩地顛沛流離的創演人聚在一起,「去和留」這個主題就自然而然地應運而生了。
三姊妹之間有一種無形的張力,讓外人Joel(蘇家樂 飾)難以介入。
為了更能展現兩地碰撞的結果,此次劇場進行充分合作,以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的副總經理田水為總導演,由上海導演徐紫東以及澳門編劇杜詠琪帶領澳門的一眾演員出演澳門故事部分,上海部分則由澳門導演陳飛歷以及上海編劇趙瀲帶領一眾上海演員進行演繹。
邱碩成 攝
石庫門房子是上海人的共同回憶,也是《再.見之時》上海故事中的「主角」。(互聯網圖片)
去或留,這是一個問題
「去」或「留」是一個永恆的既矛盾又掙扎的問題,當城市、世界一體化之後,這種「兩難」抉擇似乎困擾過無數人,更寬廣的舞台與更熟悉的地方,孰輕孰重,答案大概只存在於每個人的心中。《再.見之時》就是將這樣的問題具象化,用了短短三日的時間在一眾導演編劇的交流下,故事的雛形便完成了,澳門述說的是要不要離開的故事,與之相對,上海則是要不要留下。兩個故事都用了當地的元素,「土生葡人」、「莊荷」、「政府工」和「滬漂」、「海關大鐘」、「石庫門房子」,十分本土。
演員梁建婷:「我真係屬於呢度,我向人哋介紹呢個地方。」這次交流讓劇組裡的每個人都產生了對城市強烈的歸屬感,希望能為家鄉發聲。
「想走走唔到」的牽絆
人生在世就係會有各種各樣的牽絆,唔係你想點就點的。澳門故事就是講述三姊妹相依為命的故事,張碧影飾演的二家姐既想與男朋友移居國外,卻又捨不下姊妹二人,極力勸說全家人一同離開,三個年齡不同、性格各異、想法迥然的人又怎會輕易統一意見?於是幾人時而動之以情、時而拉攏打壓,三姊妹聯合男朋友Joel一同上演一場你爭我鬥、合縱連橫的兵法大戲。
導演徐紫東:「『一個人每天都做同樣的事情,那他就是優秀的。』這代表一個人每天做同一件事是困難的……人生就是要飄泊、到處走走、隨遇而安,這樣會比較美妙一點。」
「想留留唔低」的無奈
人力有時盡,「無能為力」無疑是最平淡而又最絕望的一個詞。上海是一個移民城市,常住人口裡面有超過百分之五十的都不是上海本地人,有人來就會有人走,來來回回間,那個最熟悉的城市、那個從小長大的地方已不復昔日模樣。
兩幕劇異曲同工,澳門以親情為對城市的不捨加重砝碼;上海故事就用初戀轉化對城市的愛。上海故事是講述一對青梅竹馬的初戀情人在一去一留間闊別多年後重逢的故事。
編劇杜詠琪(左)和導演陳飛歷在眾多參與者中脫穎而出,分別成為澳門故事的編劇及上海故事的導演。(受訪者提供)
流動的城市
《再.見之時》其實是以最貼地的方式來描繪一幅以「城市變遷」為題的龐大畫卷。導演徐紫東曾對澳門有這樣一番形容:「澳門是一個很奇怪的城市,有很多對立的部分:擁擠的擁擠、豪華的豪華、凌亂的凌亂、有序的有序。」這實在是一個城市該有的樣子,不同的人事物聚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個獨立而又獨特的城市,但正如同田水總導演所言:「現代的城市就是個性化很少、共性化太多。」澳門近年的發展快速,正朝著「共性化」飛速前進,以前簡單的人情味似乎正在消褪,飾演Joel的演員蘇家樂有言及此:「有時候離開唔代表唔鍾意呢個地方,反而係因為好鍾意,而唔想見到佢變。」
雯雯(吳靜為 飾)與劉俊明(趙海濤 飾)在闊別22年後再次相遇,兩人之間流動著尷尬的空氣。
喚醒回憶的篇章
有時候在一個城市裡生活得太久,就會忘了它本來的樣子,也注意不到它的變化。這正是交流的目的所在。為了這次的雙城故事、為了向外界介紹自己的地方,兩地的人重新走了一遍本來應該熟悉的地方,似乎對自己的城市有了一番新的見解。「如果讓你只保留澳門的一個地方,你會保留哪裡?」本來已待得索然無味的城市,經此一問,似乎多了很多「捨不得」、曾有過很多「留不住」,如旺記菠蘿包、紅樹林、桃花崗、星星公園,這些共同回憶只存在於生活在此地的人心中,或許也會出現在舞台之上!
田水總導演(左)和趙瀲編劇都生活在上海多年,已經分不出誰是上海本地人了。
日期:4月1至2日
時間:2000開始
地點:文化中心小劇院
門票:MOP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