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特朗普有多少自相矛盾的說法,或看起來毫無邏輯的政策,至少有一個觀念從以前到現在都沒有變過,那就是不能阻止人們合法獲取武器,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際社會,無論是一把槍,還是一批軍火。而可能從一開始,特朗普表現出來的孤立政策就不是那麼一回事,他不是不支持北約、韓日或台灣,而是有償的支持,必須購買昂貴武器,美國才有錢繼續開發新武器,繼續提供支援。這不但是維持地區霸權的方式,也是刺激國內經濟的妙招。
重振製造業一直是特朗普的核心政策之一,但真正影響就業與出口的因素,除了工廠外遷,自動化與智能化也是重要原因,而回遷美國本土的成本又太高,實現的可能性又太低,也違背了商業自主的精神。唯獨軍火業一種是必須仰賴政府合約的「製造業」,無論是賣給美軍還是做為軍售出口,軍火商都必須向國會議員遊說,確保獲得合約,而商人們遊說的條件之一,就是工廠與技術留在其所屬的州,幫助那些議員確保本地就業與經濟生產,好讓他們下屆還能連任;而要獲得多數議員支持,那就盡可能地在全美多個州設廠,確保自己的投標得到通過。可以想像,全美有多少工作機會與軍火有關。波音公司光是在加州就有3,000家外判商。換句話說,沒有一位美國總統能夠忽視這股力量,即使是得了諾貝爾和平獎的奧巴馬,也要含淚繼續賣軍火,槍狂帝國就是這樣誕生的。
因此特朗普要改善美國經濟,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提振軍工業。除了本月初提出的預算案中將軍費提高逾一成外,特朗普的外交政策也與這個邏輯緊密配合,例如高喊削減對北約與日韓的防衛承諾,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北約秘書長已經承諾,要努力達成成員國軍費支出必須高於GDP2%的目標,估計每年歐洲在軍費上必須多花900億美元。美國佔世界軍火市場超過五成,軍費上漲意味著軍火商商機無限,而特朗普不過是說了幾句話而已。
一炮炸響,黃金萬両。為了東拒俄羅斯,北約成員國要增軍費;為了防禦朝鮮導彈,韓國要部署薩德反導彈系統;為了防止台海開戰,台灣要買二手軍火。每個地區危機都是美國的好生意。
軍火生意是一筆好生意,不但因為政府有更多操控的權利,也因為軍工能帶動其他製造業發展,如波音和洛克希德馬丁,大部分的收入來自民用產品,在接踵而來的軍購大單刺激下,勢必會激活沉寂已久的能量,軍工和民用製造業相輔相成,就能帶動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
然而,特朗普必須要思考,刺激歸刺激,每一件武器被生產出來,國家安全就少了一分保障,當他開始用販賣危機來獲利的同時,會不會催生出一個自我實現的預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