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在澳門選擇一座山踏青休憩,相信好多澳門人都會選擇松山、大潭山、小譚山、 望廈山 、甚至螺絲山,但是幾乎很少人會想到青洲山。其實青洲山上不乏百年古樹、茂密叢林、亦有見證時代變遷的宗教建築及軍事文物,旅遊資源豐富,但近年山上的情況混亂不堪:垃圾堆積、火患不絕、擅自開墾、、蚊蟲孳生,不但令市民遊客望而卻步,甚至對附近居民的安全構成影響。究竟為何曾經的「綠島」、「寶山」,現在會變成無人問津的垃圾山?
青洲山自然資源豐富、存有歷史價值建築物,但因地權歸屬未定,現時周邊已成廢車場,令不少熱愛文物人士歎息。 (陳駿騏攝)
山上避靜院(又叫修道院)已有近200年歷史,但被勞工佔據,建築結構受損嚴重。(陳駿騏攝)
青洲山生長有30多棵經民署評定的古樹名木,其中一棵更是全澳唯一的逾百年血桐樹。(袁金秀攝)
青洲坊眾互助會理事長張捷受訪時表示,由於一些歷史原因,青洲山地權歸屬複雜,缺乏管理,青洲山周邊有不少廢車場或修車行,其產生的油污已令山體受損,而且還存在火警隱患,萬一引發山火後果嚴重,同時山上不少地方被附近居民開墾用於種植,亦有人到山上棄置垃圾廢物等,成為蚊蟲孳生的溫床。他認為,政府和業權人應主動介入,落實青洲山的保育工作,否則將對周邊居民的安全造成威脅。
青洲山周邊如垃圾崗,廢棄汽車堆積如山。(陳駿騏攝)
青洲山山頂已被人開墾用於種植。 (陳駿騏攝)
張捷指出,青洲山蘊豐富的生態資源及歷史文化價值,例如生長有30多棵經民署評定的古樹名木,其中一棵更是全澳唯一的逾百年血桐樹;山上亦有年代久遠的宗教建築及軍事文物,例如避靜院已有近200年歷史,這些幾乎不可再生的生態資源及歷史文化遺產,是屬於全體澳門人的無價之寶,但現時卻淹沒在廢品垃圾之中。他建議,當局需對青洲山的保育和發展作長遠規劃和考量,同時希望更多市民認識到青洲山的真實價值。
青洲坊會理事長張捷認為,青洲山的保育發展需長遠規劃,當局宜加強宣傳教育。(李國星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