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貿在周邊地區發展如日中天,尤其內地,但本澳仍處於起步階段,主要因本澳仍未有相關法律法規,本澳尚未有自己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以支援電子支付,本地企業的電商發展受到影響和限制。經濟局對外貿易管理廳廳長陳詠達昨日在澳門電台時事節目「澳門講場」表示,支付平台是解決電子商貿最大基礎,政府已引入內地的大型支付機構,但仍不足夠,未來期望可再引入其他機構。
「澳門講場」昨日邀請一眾嘉賓探討本澳電子商貿發展。 (歐陽振華攝)
陳詠達廳長表示,去年12月啟動、為期一個月的「藍色大街」活動,有近200家零售及餐飲業商戶參與,藉此探索利用互聯網科技推動產業升級發展、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陳詠達稱,「藍色大街」發揮了預期作用,活動期間交易額比去年11月增加43.4%,交易筆數增加56.6%,對比10月份「國慶黃金周」假期亦分別增加34%和18.5%。旅客方面,89.58% 支持再次舉辦。
由澳門中區南區工商聯會主辦、經濟局、澳門通及支付寶支持的本澳首個電子支付商圈「藍色大街」去年12月1日啟動,結合「支付寶1212全球狂歡節」氣氛、大數據及消費導向技術,帶動區內消費。
陳詠達又表示,電子商貿不止是支付平台,中小企若能透過電子平台的大數據取得消費導向,利用宣傳線上線下聯動推廣業務,是電子商貿可以打破地域限制最重要部分,在開拓市場上,才是最大的得益。
至於「藍色大街」會否推廣至其他地區,他表示要考慮有關地區內的遊客數量是否足夠支撑大型消費活動,以及地區內的消費種類能否滿足遊客需求,同時要考慮公帑支出的平衡。
在去年12月啟動,為期一個月的全澳首個電子支付商圈「藍色大街」,令商戶交易額同比增長四成。 (互聯網圖片)
跨境電商發展難
陳詠達稱,由去年開始,年輕人的中小企積極加入電子商貿,雖然支付平台和貨運物流已有,已具備跨境電商條件,但本澳在跨境電商方面現時仍處於起步階段,目前問題是中小企對加入網上銷售面對各種困難,包括手續繁瑣,對技術和安全性的顧慮,以及傳統的經營模式仍有利可圖,減低他們開網店的積極性。陳詠達認為,未來在政策的推廣和社會氛圍下,電子商貿的普及可做得更好。
郵電局電子商務處處長孫君煬則在節目表示,本澳的包裹郵件入口量較出口量多逾三倍,郵電局設有24小時郵箱,方便市民提取郵包,以及設立「安全電子郵箱」發放到貨通知書。他又稱,現時當局的速遞服務已有200個目的地,包裹220個目的地,滿足市民網購的需要。
出席節目的電腦學會理事長陳永健則認為,必須做好網絡基礎才能提供良好條件,例如保安和穩定性,否則所有服務會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