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昨日發表《中國的核應急》白皮書,並舉行新聞發布會。這是中國涉核領域首部白皮書,分別介紹了中國核能發展與核應急基本形勢、核應急方針政策、核事故應對處置主要措施等。根據介紹,目前中國運行的核電機組30台、在建的核電機組24台居世界第一,機組總數僅次於美法居世界第三。而為應對可能發生的嚴重核事故,中國將組建一支300多人的國家核應急救援隊。
位於深圳大鵬半島的大亞灣核電站,是中國大陸建成的第二座核電站,也是大陸首座使用國外技術和資金建設的核電站。(新華社圖片)
根據白皮書介紹,20世紀50年代中期,中國創建核工業,60多年來,中國致力於和平利用核能事業,發展推動核技術在工業、農業、醫學、環境、能源等領域廣泛應用。國家核事故應急協調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許達哲表示,目前,中國核電主要在沿海布局,從北到南,遼寧、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海南,八個省份部署了54台在運、在建的核電機組。1985年3月,中國大陸第一座核電站——秦山核電站破土動工。截止到現在,中國大陸運行的核電機組30台,總裝機容量2,831萬千瓦,在建的核電機組24台,總裝機容量2,672萬千瓦。在建的核電機組在世界上是最多的,在運的機組去年也從第六位上升到第五位,實際運行的是第四位,因為日本福島事故以後,一些機組停運。去年,中國批覆建設的核電機組為八台,開工建設六台,投入運行八台。無論是從獲核准數還是開工數上看,中國核電發展速度正逐步回到日本福島事故之前的水準。而在技術方面,目前中國正研發第四代核電機組,高溫氣冷堆建設順利。
位於江蘇連雲港的田灣核電站是中國和俄羅斯技術合作項目。(CFP圖片)
1985年3月動工的秦山核電站是中國大陸第一座核電站。(CFP圖片)
從未發生二級以上核事故
核能發展伴隨著核安全風險和挑戰。白皮書說,中國1986年即開展國家核應急工作。1991年,成立國家核事故應急委員會,統籌協調全國核事故應急準備和救援工作。1993年,發布《核電廠核事故應急管理條例》,對核應急作出基本規範。1997年,發布第一部《國家核應急計劃(預案)》,對核應急準備與回應作出部署,之後,為適應核能發展需要,多次進行修訂形成《國家核應急預案》。中國的核設施、核活動始終保持安全穩定狀態,特別是核電安全水準不斷提高。中國大陸所有運行核電機組未發生過國際核與輻射事件分級表二級以上事件和事故,氣態和液態流出物排放遠低於國家標準限值。
福島核事故後放緩發展速度
許達哲表示,日本福島核事故發生以後,中國在2011年到2014年階段,放緩了在建的批覆速度,包括對在運、在建的核島進行了安全大檢查;制定最嚴格的安全標準;與國際標準對接,參考國際原子能機構推薦的新標準、新理念,全面改進國家核應急準備與回應工作,要求各核設施運營單位按照新標準完善應急措施;加強頂層設計,進行統籌規劃,不斷建立健全國家核應急綜合體系。目前,中國現在已經組建了25支專業的救援分隊,人數大體上涉及到1,300多人。在這個基礎上,中國還要建立一個320人的核應急救援隊,已獲中央政府批准。
縱深防禦 核安五道防線
1.保證設計、製造、建造、運行質量。
2.嚴格遵守運行執行規程,遵守技術規範,及時檢測糾正偏差。
3.若偏差未能糾正、或發生設計事故時,自動啟用電廠安全系統。
4.啟動事故處理規程,保證安全殼不被破壞,防止放射性物質外洩。
5.若以上防線失效,立即進行場外應急響應,減輕事故對公眾影響。
2030年實現核電強國目標
按照中國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目標,到2020年,中國大陸運行核電裝機容量將達到5,800萬千瓦,在建3,000萬千瓦。到2030年,力爭形成能夠體現世界核電發展方向的科技研發體系和配套工業體系,核電技術裝備在國際市場佔據相當份額,全面實現建設核電強國目標。許達哲稱,基於福島核事故後,中國採取的一系列應對措施、國家核應急綜合體系的不斷健全以及正在組建中的國家核事故應急救援隊,「在這些工作做了以後,大家也注意到,去年一年我們批覆開工了八台核電機組的建設,按照這個速度,到2020年達到目標是在我們計劃當中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