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將於5月舉行, 大會主題為「藝術永生」。今年代表澳門參展的藝術家,正是本地版畫界領頭人物、被列為亞洲最佳30名、本地最具影響力藝術家之一──王禎寶。而最特別是,王禎寶這次放下版畫,轉以立體雕塑和流動影像,創作出《盆栽如夢》系列作品,將向國際展示他這30年藝術歷程沉澱所得的澳門浮想。
王禎寶獲文化局澳門藝術博物館推委會推選參與「威尼斯藝術雙年展」,在去年年底至今年初,短時間內創作出17組作品。(李國星攝)
來到藝術博物館的版畫室,拜訪藝術家王禎寶,創作室內少不免會碎屑飛揚,只見他一絲不茍地把椅子掃拭乾淨才招呼來客。檯上放滿足足半個人身高的白色雕塑作品,原來他說自去年底獲推選至今,短時間內創作出眼前十多組作品,「作品來自一直以來儲藏的概念,它們有如一個Imaginary family,就是當你寂寞的時候,有些東西會走出來陪你玩。」他說到這次參展機會:「威尼斯雙年展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藝術舞臺,能夠得到推選,其實很榮幸。」事實上,他沉穩而孜孜不倦地走過逾30年的藝術教育之路,對澳門的藝術教育發展,有深遠影響。
山海經的想象
王禎寶介紹眼前這些「朋友」,如是說:「它們來自我對很多神話的迷戀和轉化,例如希臘神話,更強的印象是《山海經》。」據書描述,某個地方有「空心人」,但估計亦可能是指這個地方有很多山洞,於是他就將對「抬轎空心人」的想象,以雕塑藝術表現出來,視覺效果強烈。
《栽如夢》是《盆栽如夢》系列的主角,呈現藝術家夢想中的澳門印象。(相關機構圖片)
這系列作品有部分擁有人的面貌,來自希臘或中國古代神話,帶有一絲詭異感。
這次作品是一個Imaginaryfamily,他認為每個人內心都有些朋友,他們是屬於你自己的,但不屬於這個世界。
燈人代表富想象的古人,頭戴大三巴這個文化圖騰,但王禎寶不想讓人覺得作品含有太多哲理,只想觀者純粹地覺得有趣。
還有眼前一座只得半身的人像,頂著一個盆栽似的景物,上面有山有湖,還有一座線條利落的澳門旅遊塔,這可說是《盆栽如夢》系列作品的主角。「這個盆景,盛載著我的夢想。」澳門是他土生土長的地方,但城市的變化和繁囂,令他產生了這樣的想象。而他喜愛古物,盆栽則是中國古代文人的「遊戲」,呈現一個個人化的內心世界,反映了很深層的意象。「如果澳門給你重整,你會想怎樣?」原來到最後,沒了人沒了車,就是一個小山丘景,看起來山明水淨。
啟發自《山海經》的一組三件作品,在威尼斯展出時,抬轎的「空心人」會橫跨兩個空間,有貫通穿越的視覺效果。
推動版畫創作
王禎寶回澳後,投身版畫藝術及教育工作,一直在藝術路上探尋,他尊重傳統同時破舊立新,又革新傳統版畫技法。他現任澳門版畫研究中心會長,以及澳門版畫三年展統籌,為推動版畫藝術不遺餘力。此外,他所涉獵的藝術形式多樣,除了版畫,還有油畫、素描,甚至雕塑等。而他始終認為,任憑技術如何演變,藝術價值還是要回歸到「人」身上,表達個人所思所想。
為了能將作品順利運到威尼斯,王禎寶的作品採用了輕身的類近發泡膠物料,再加上塗層來結實及固定雕塑。
啟動本地藝術教育
談到30年來推動本地藝術教育,他感懷地說:「其實藝術不能教,藝術只能培養,可以教的只是技術。」80年代末,澳門中學仍未有藝術教育,他就成為澳門視覺藝術學院的籌辦者之一,設立「版畫系」並任教職,為澳門的近代藝術教育開鑿道路。至今,王禎寶桃李滿門,亦凝聚了志同道合的版畫藝術愛好者。他寄語,澳門在不斷著重舉辦展覽之餘,也應關注本地藝術家的創作支援,包括空間、器材和安排等,更能提高藝術質素。他認為:「藝術對社會的改變是非直接的,是一種社會回饋。」期待他這次耳目一新的作品,與威尼斯迸發出異域火花。
漂流各地的閱歷可以說藝術由生活而來,而王禎寶豐富的人生閱歷,在各地的土壤吸收養分,也令他的作品顯得更耐人尋味。他談及早期接觸藝術,在80年代澳門的中學畢業後,到香港尋找發展機會,在中文大學修讀藝術課程,當年像打開了一道藝術之門。後來遠赴東京,一邊打工維持生計,一邊兼讀設計、版畫、陶塑等課程。他在東京的生活刻苦,尤記得11月的冬天,在餐廳洗碗洗到雙手麻木無知覺。但最艱難的處境,卻得到人生啟發,磨鍊出毅力。
日本藝術老師的嚴格訓練,也深深地影響了他的創作,當時學生們要依尺寸交作品,一疊作品之中,只要裁剪不好,老師就一手抽出來扔出窗口,作品硬生生跌在操場上。所以王禎寶創作的一絲不茍,也是由此訓練而來。之後,他又到臺灣旅居半年,讀到大量藝術著作翻譯。直至80年代末,王禎寶帶著一身歷煉回澳,並展開他的創作、教學和寫作歷程。
澳門文化局自2007年開始參與威尼斯藝術雙年展,已參展了六屆,這裡是展覽場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