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健康協會為響應世界衛生組織倡議的「世界聽力日」,於今年一月到二月進行了「愛耳護耳全澳同關注」問卷調查,共收到513份問卷,當中有約四成為31至60歲人士、三成為18至30歲人士、兩成半為60歲人士,而其餘為18歲以下。
結果顯示,逾半數受訪者認為自己有聽力問題,更有近六成人認為自己有耳鳴問題。調查亦顯示市民對聽力問題一知半解,有約六成受訪者竟認為「撞聾」是正常年老現象。澳門健康協會理事長江慧心指出,老年聽力衰退雖然普遍,但不應視為正常,因聽力問題會直接影響社交生活,甚至會引起情緒病如抑鬱症,提醒市民若發現家中長者突然性格有變或聽不清楚別人說話,要及早求醫及配帶助聽器。她補充,因年老做成的聽覺衰退目前仍是無法復元,但助聽器有助減緩衰退速度。
聽力師蕭苑婷表示,感音性在31至40分貝已屬輕度聽力損失,而在澳門感音性在41分貝或以上被視為弱聽,可申請殘疾津貼。她又提醒市民,聽力問題多出現在60-70歲人士身上,但不代表其他年齡層人士沒有聽力問題,城市嗓音問題嚴重,尤其是澳門不少人駕駛的電單車所發出的聲音,長期或會影響聽力,建議市民定期檢查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