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澳多年來無地供應,住宅供不應求狀況加劇,樓價難以得到遏制。政府希望年底可以公開競投數幅土地,並研究興建較便宜的樓宇。公開競投雖可增加巿場透明度,減少貪污出現;但另一方面,社會又擔心發展商會一窩蜂買地,引發天價買地,推高樓價。近年來在香港買地的中資開發商劇增,已令不少本土開發商受到威脅。有本澳業內聲音建議,政府實行土地拍賣,應效法內地限地價、以及香港勾地等做法,確保土地市場健康發展。
自本澳回歸以來,政府僅成功拍賣三幅地皮。
首幅拍賣的地皮採用暗標拍賣方式,於2004年以較底價高出三倍的高價成交。自爆出歐文龍「世紀巨貪」案後,市場要求增加透明度,政府開始改革土地拍賣及招標制度,隨後以招標方式賣出另外兩幅相連地皮,於2008年以較底價分別高出八及九倍的高價成交。有業內人士表示,過往的土地競投反應熱烈,反映房地產界對本澳樓市的前景充滿信心,亦證明澳門地政有關部門在土地估值方面,與巿場完全脫節。
人民幣貶值、內地重點城市調控加碼,近年不少中資發展商開始進軍海外市場、包括香港。事實上,一直以來亦有不少中資發展商對本澳土地市場有興趣,只是本澳無地拍賣。第一太平戴維斯澳門及中國西南區董事總經理廖沛霖表示,面對周邊地區稅項較重,一直以來都有外地投資者來澳查詢買地,政府倘公開拍賣土地,會吸引不少外地投資者競投。不過,政府今次高調提出賣地,但又提出暫時未有地賣,等同預言未來樓價會升高,除非加入特別條款,否則產生高價地機會較大。
另外,政府雖然希望可以競投土地與建相對較便宜的樓宇,但受供求關係限制,難以確保地價便宜,除非政府競投條例設定標準,如必須建設多大面積、房間數目,甚至可能規定祇可售予本澳市民等,但這又與公開競投的原意相違背。
在房地產市場健康透明的前提下,公開競投拍賣土地的確比直接批給更公平公開,可減低對政府利益輸送的疑慮,同時亦有機會令拍地競投變得更激烈。政府應盡早制定拍賣土地的長遠規劃及時間表,公開競投時可仿效內地及香港應對土地市場過熱的做法。最近內地熱點城市流行「限地價、競配建」,以及「限地價、競房價」等方式拍地,成效顯著。而香港則採取勾地做法,當地政府會預先公布今年會拍賣哪些土地,發展商有興趣可先向政府出價勾地,將來拍賣時,勾地發展商必須入標,如果拍賣時無更高價競投者,就由勾地發展商投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