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即將登基,一家家浪子回頭的跨國企業紛紛宣布要投資美國本土,福特公司取消了在墨西哥投資16億美元擴建小型車工廠的計劃,承諾在密歇根州創造700 個新職位; 日本豐田汽車被特朗普點名批評,上周也宣布將在美國加碼投資100 億美元,在得州設立新總部,研究機器人與自動駕駛汽車。特朗普還沒搬進白宮,只憑幾句狠話或好話,就讓天下商人盡皆來朝,美國人真的選對人了嗎?
反對全球化自由貿易是特朗普的核心思維,不論在哪個時期,特朗普都沒有改變全球化對美國造成傷害的論點,特別是鋼鐵行業,中國對企業的補貼與傾銷讓美國大批鋼鐵企業收攤,流失工作機會,大量的中國商品讓美國至少損失200萬個就業機會,而特朗普的解決之道就是限制進口、增加關稅,為美國本土企業減稅,保住美國人的就業機會。
這似乎是個很合邏輯的解決方案, 然而卻未必所有人都這麼認為,其中包含許多向特朗普拋媚眼的商人。外國商品大量傾銷究竟是不是一件壞事,許多資料顯示,上面標駐「MadeChina」的商品,並非與美國本土企業無關,在全球產業鏈分工的時代,一個商品可能使用來自六、七個國家的零部件,中國產品賣給美國人,其中一部分的獲利很可能屬於美國企業。即使就鋼鐵產業而言,廉價鋼材也會促使消費鋼材的本土企業聘請更多員工。
課徵巨額關稅會是一把雙刃劍,反過來看,假如對中國商品課徵巨額關稅,不但會有美國企業應聲倒下,商品價格提高,也會反映在民眾的消費意願上,這不但會影響中國商品的銷情,也會影響美國本地生產商品的銷情,更進一步影響零售業、運輸業的利益。關稅對產業鏈的破壞,還將大大降低美國品牌的競爭力,抑制投資,這一點特朗普或他的團隊不可能不考慮。
特朗普一手拿錢、一手握拳,希望讓美國企業主動回歸,然而他的「大招」究竟有沒有可能放出來,很讓人懷疑。新任眾議院議長賴恩就表示,國會不會同意提高關稅,而簽署行政命令的手段只是模仿前任奧巴馬的做法。比較合理的想像是,特朗普利用就任前的「單身時光」盡情口無遮攔,威逼利誘一些諂媚的商人跪低,先收割部分政治資產,撫慰藍領階層受傷的心靈,就任以後要不要課徵關稅,自然有很多人出來阻止,像奧巴馬一樣選擇特定產業下手, 是保險的做法,而精明的商人這時應該已經進入特朗普的幕僚團隊了,至於改革華府官僚腐敗?有時間再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