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有機遇 有風險

GDP增長「保七」失敗
20/01/2016
22714
收藏
分享
GDP增長「保七」失敗
GDP增長「保七」失敗
GDP增長「保七」失敗
GDP增長「保七」失敗
GDP增長「保七」失敗

國家統計局昨日公布2015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比上年增長6.9%,經濟增長未能「保七」,創1990年來最低。拉動經濟增長的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全線放緩,惟第三產業服務業首次達到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的50.5%,消費增速也高於固定投資,統計局局長王保安認為,這是經濟轉型優化的正常表現。

國家統計局局長王保安表示,高耗能產業增長放緩,是結構轉型的正常現象。(CFP圖片)

國家統計局昨日公布的初步核算資料顯示,去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676,708億元(人民幣,下同),比2014年增加40,24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9%。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比上年增長3.9%;第二產業增長6.0%;第三產業增長8.3%。2015年全年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0.5%,這是多年來服務業首次達到佔比一半以上的水準。

去年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較上年增加8.9%。(新華社圖片)

根據資料,固定資產投資持續疲弱,全年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較上年增幅減少5.7%;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減少0.2%;進出口雖也較上年下降7.0%,但仍然保持了高達36,865億元的貿易順差。另外,去年全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也較上年減少2.2%。

統計局:6.9%是一枝獨秀

王保安表示,6.9%的速度還是一枝獨秀,在全世界名列前茅,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仍在25% 以上。他解釋,工業增長速度下降是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結構優化升級的必然要求,也是轉型升級陣痛期的正常表現。過去一年,高耗能六大行業下降速度最明顯,這是因為中國正改善資源和環境問題,長遠看是中央政府的目標。他又說,2016年中國經濟面臨「三去一降一補」的結構性改革,即經濟運行去槓桿、工業去產能、樓市去庫存、降實體經濟融資成本、補供給側和人力資源短板。在這個過程當中,有些行業可能還會延續下行狀態。但另一方面,新興產業、新型業態、新的商業模式蓬勃發展,但相信新商業模式逐漸蓬勃,可以互相補充。「風險與機遇並存」王保安說。

居民收入穩定增長

經濟結構轉型與第三產業的成長,與人民消費意願息息相關,依據統計局昨日公布的數據,去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人民幣21,966元,比上年名義增長8.9%,高於GDP增速,連續兩年「跑贏」。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稱,這說明決策者愈來愈強調民生,讓勞動收入參與更高比例的分配。

不過,雖然居民收入穩定增長,中國民眾對未來收入仍感到悲觀,連帶影響消費意願,據中國人民銀行早前的調查,多數民眾對自己的未來收入並不看好,而據英國《金融時報》的調查,能否加薪是中國民眾除了食品安全外最大的擔憂,《金融時報》稱,「很難看出消費者願意增加任何支出」。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