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世界人民見證了許多不可想象的事,過去人們習以為常的普世價值遭遇嚴重的挑戰,西方自由社會與民主政治的基石出現鬆動,我們似乎正在經歷現有秩序的毀滅。過去數十年來,美國一直是多元、包容與法治等價值觀的燈塔,八年來,民主黨籍奧巴馬示範了如何以道德高度限制美國這頭資本主義的巨獸,年底大選的結果卻是對這種價值的嘲諷,美國終究也在歐洲吹來的民粹主義風潮面前倒下。
恐怖攻擊與經濟不平等一直是民粹主義的催化劑,移民與自由貿易成為眾矢之的。過去一年,全球化、自由貿易、開放社會、菁英制度與主流媒體都成為譴責的目標,英國脫歐讓卡梅倫下台,希拉莉敗選讓奧巴馬的遺產化為烏有,這些對壓迫的反抗讓普世價值搖搖欲墜,我們應該問的是,取而代之的將會是甚麼?
2016年過去了,多位重要領袖將退出歷史舞台,然而新規範與新價值的塑造者,似乎是一群危險又善變的人物。
11月9日 再見奧巴馬 希拉莉 與TPP
英國脫歐與特朗普勝選標誌一個革命性的時刻,即是人民對現狀的極端反應,然而執政八年的奧巴馬、有意接班的希拉莉,甚至整個民主黨都未意識到這件事。希拉莉可能會是奧巴馬政治遺產的繼承人,也會是傳統左派如桑德斯等人寄予厚望的新總統,她的敗選意味著奧巴馬時代的終結,健保政策、中東政策及亞太政策都將改弦易轍,奧巴馬可能沒有想過,他會與希拉莉一同消失在國際舞台。
與他們一同離去的,還有奧巴馬力推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特朗普明確表示在上任第一天就會推翻TPP,這項牽涉亞太12個國家的自貿協定,不但是自由貿易的新標桿,原本也會是重塑亞太局勢的基石,卻也成為敵視自由貿易的美國選民的眼中釘。奧巴馬重返亞太的連繫網,即將被特朗普在美墨邊境築起的高牆所取代。
6月24日 英國脫歐 卡梅倫下台
英國舉行全民脫歐公投,結果由脫歐派勝出,首相卡梅倫亦因此宣布辭職。脫歐背後,代表著英國社會對移民、就業與經濟一連串問題的取態,亦有指這是一次民怨發洩。一場全民投票,令英國與歐盟分道揚鑣,歐洲大陸局勢動盪。在民族主義冒起的勢頭下,歐洲一體化之路,似乎愈走愈艱難。
有人說英國脫歐暴露了全球化贏家與輸家之間的差距,顯示了文化的分歧與對變革的不同態度,也有人說英國脫歐象徵了全球化2.0時代的終結。對主權的渴望打破了集體共治的民主幻想,英國獨立黨前黨魁法拉吉痛批歐洲議會的官僚作風,讓成員國忍無可忍,但究竟是集體主義造成官僚,還是官僚塑造了失敗的歐盟,恐怕英國脫歐之後也找不到答案。
12月9日 閨蜜風暴 朴槿惠被彈劾
韓國總統朴槿惠自9月起爆出密友崔順實干政醜聞,人民怒不可遏。自醜聞發生後,人民每逢周末都走上街頭,要求朴槿惠下台。示威規模打破紀錄,超越1987年的「6月抗爭」。朴槿惠卻迴避問題,一再拖延,直至在野黨及執政黨「倒朴派」聯手,在國會以壓倒性優勢,成功彈劾朴槿惠,更要即時停職。不過,朴槿惠最終是否遭受彈劾而下台,仍有待憲法法院審理,相信至2017 年才有判決。
11月25日 卡斯特羅
古巴前總統卡斯特羅與世長辭,終年90歲。卡斯特羅是古巴革命武裝力量的主要領導人及最重要人物,被譽為「古巴國父」。他在1959年成功推翻古巴政權,成立美洲第一個共產主義政權,成為古巴總統,統領古巴近半個世紀。卡斯特羅逝世,舉國一片哀傷,惟仍然難掩新生代渴望自由、追尋西方文化的希冀。
10月13日 泰王普密蓬
在位70年的泰王普密蓬駕崩,終年88歲。普密蓬多次平定泰國紛亂局勢,無論是反對黨還是軍方都敬他三分,而泰國民眾更視他如親父。泰王去世消息一出,舉國陷入傷痛,政府宣布全國哀悼一年,以向這位德高望重的君王致哀。王儲哇集拉隆功兩個多月後繼位,成為新任泰王,惟泰國失去「定海神針」,政局未來仍充滿變數。
6月3日 拳王阿里
美國傳奇拳王阿里今年6月3日逝世,享壽74歲,美國《紐約時報》選為年度最牽動人心的辭世消息。阿里在拳壇戰功彪炳,是三屆重量級世界冠軍,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拳擊運動員。除了輝煌的職業生涯,他一生對抗種族不平等、捍衛宗教自由,勇於為反戰發聲,更是黑人解放象徵,獲媒體讚揚為「社會鬥士」。其中在越戰爆發時,阿里以自己信奉伊斯蘭教為由拒絕入伍,不但拳王榮銜被褫奪,也在一審中被判囚五年,但他憑著不撓鬥志重返拳壇,寫下傳奇。
11月9日 狂人崛起 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
美國大選除了是人民決定自身利益的表態外,更是全球關注的大事。民主共和兩黨派出的兩位重量級候選人正面交鋒,狂言狂語的特朗普,與精英建制的希拉莉,代表兩種截然不同的價值觀,最終美國人民選擇了前者。國內經濟衰退、社會敵視外來移民、軍事重返亞太碰壁、中東反恐成效不佳……美國面對着種種內憂外患,特朗普上台前夕,未發表任何實質政策,卻連番與中國「對著幹」,先與台灣的蔡英文「總統」通電話,再於社交網發炮狂轟中國,令人擔憂「狂人」真正上場後,還會惹來甚麼爭議。
12月12日 土俄攜手 敘利亞內戰逆轉
持續近六年的敘利亞內戰在今年底出現悲哀的轉機,在俄羅斯傾力相助下,政府軍成功包圍叛軍最大據點阿勒頗,並在12月12日宣布成功收復,普京支持的大馬士革獨裁政權將取得最後的勝利。這也代表當年的「阿拉伯之春」,最終只在突尼斯開花結果。這場勝利究竟是好是壞眾說紛紜,但不變的是敘利亞人民再度經歷了一波殘酷的人道危機。
對普京來說,這是昂首闊步的一年,他挺過了西方社會的制裁,掌握了中東話語權,更成功拉攏了親美的土耳其,這個結果與西方社會出現的反民主聲音如出一轍,但對第三世界國家來說,是福是禍尤未可知。
5月9日 迪泰特親中反美
有「菲律賓特朗普」之稱的迪泰特,在今年菲律賓大選勝出,成功當選總統。他上任後隨即以鐵腕掃毒,擊斃逾6,000名涉嫌吸毒及販毒者,惹來外界抨擊。美國奧巴馬政府不滿有關做法,於年底宣布停止向菲律賓提供資助,惟迪泰特毫不怯場,更一改菲方親美態度,宣布要「與美國分手」,同時對中、俄兩國釋出善意,甚至表示願意「擱置」南海爭議。惟特朗普同樣當選總統後,兩位狂人變得「老友鬼鬼」,甚至互相恭維。美菲兩國關係能否回復穩定,還需密切留意。
7月15日 未遂政變後的土耳其
土耳其一批叛軍在首都安卡拉及最大城市伊斯坦布爾行動,企圖推翻現任總統埃爾多安政府。埃爾多安迅速反擊,公開指摘是少數人謀反,呼籲人民上街抵抗,矢言政變陰謀者不會得逞。大批民眾響應,有人衝擊叛軍防線,甚至赤膊擋坦克,期間有叛軍向群眾開槍。衝突造成265人喪生,另有逾1,400人受傷。短短五小時後,埃爾多安重奪控制權,並直斥流亡美國的回教教士居倫策劃政變。這場政變改變了埃爾多安的既定政策,向敘利亞出兵,不再支持叛軍的做法直接改變了敘利亞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