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澳門國際青年藝術創作人協會主辦的首屆「BBM澳門國際音樂產業交流計劃2025」於4月15日至17日成功舉辦。活動以「推動澳門音樂發展、促進跨界合作」為核心,通過三場主題論壇、一場樂隊展演及多項合作簽約,匯聚逾二十位亞洲音樂產業領軍人物、業界人士、音樂人及音樂愛好者參與,為澳門及亞洲音樂產業注入創新動能。
本次活動的重點論壇聚焦三大產業熱點議題。首場「藝文場所的靈魂與經營之道」邀請八位來自北京、上海、杭州等八間全國知名Livehouse主理人,分享如何將場地經營與在地文化結合。北京/東京著名文化地標School主理人劉非強調:「場地不僅是演出空間,更是培育在地音樂文化的土壤。」第二場「從音樂到跨界」則探討音樂節如何融合多元文化,泰國 Maho Rasop Festival 策劃人Poom 以「商業贊助驅動音樂節品牌化」為主題,分享泰國目前音樂節多以商業化模式運作,商業化不是藝術的對立面,而是讓音樂節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引發大家關於如何平衡商業化與藝術的深度討論。壓軸場次聚焦「音樂廠牌與音樂人共生關係」,多家獨立廠牌代表解析數字時代的版權管理與收益分配模式,為獨立音樂人提供了具體的實踐建議。
4月17日珠海對白Livehouse的專場演出成為活動的亮點之一,由澳門樂隊Scamper、內地搖滾勁旅鋼心及傳奇樂隊Joyside輪番登台,吸引了眾多樂迷現場支持,現場氣氛熾熱。此外,是次交流計劃主辦方與全國十多家Livehouse及亞洲音樂節品牌簽署战略合作協議,為澳門樂隊打造巡演通路,包括場地費用減免及音樂節優先參演等支持,實現以澳門為樞紐串聯內地與東南亞音樂場景。
澳門國際青年藝術創作人協會會長雲彪表示:「首屆計劃成功串聯產業鏈各環節,見證澳門作為中西文化交匯點的獨特優勢。我們將持續推動音樂人與市場的深度對話,助力亞洲音樂產業建立更健康的生態系統。」「BBM澳門國際音樂產業交流計劃2025」策劃人陳嘉裕分享:「本次計劃特別安排參與嘉賓實地參觀了澳門的多個演出場地,包括五萬人戶外場地、Livehouse及劇院式演出場地,讓嘉賓親身感受澳門作為音樂與文化活動理想地點的潛力。許多嘉賓表示,澳門的場地環境與設施水準,具備舉辦不同類型音樂活動的條件,他們也對未來在澳門策劃音樂節、演唱會及跨界合作活動展現出濃厚興趣。過去三年,已成功引薦澳門樂隊至國內、亞洲各地演出,聯動中港澳台日各地廠牌舉辦音樂節,下一步將持續建立音樂網絡,開發更多線上線下音樂場景,系統化對接國際資源,為青年創作人開拓國際舞台。」
首屆「BBM澳門國際音樂產業交流計劃」的成功舉辦,展現了澳門在音樂產業中的潛力與多元可能性。本次活動不僅促進了區域內音樂人的交流,也為未來跨界合作與音樂產業升級打下基礎。未來將進一步拓展亞洲及國際市場網絡,探索更多創新合作模式,為音樂人提供更具前景的發展平台,並將澳門打造為區域內音樂創新與文化交流的重要樞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