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4月23日世界讀書日,由澳門城市大學中國—葡萄牙文化遺產保護科學「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博士後研究員、故宮博物院太和學者趙強撰寫的新書《散佚澳門紀年古甓圖志》於當日正式首發。此書獲澳門基金會資助,文物出版社出版、雅昌文化集團承印,以跨越1,900多年的古甓研究為脈絡,揭開中華磚銘文明與澳門文遺保護的新篇章。
中聯辦宣文部副部長白冰,中國僑商聯合會常務副會長梁樹森,澳門科技大學圖書館館長肖瓏;澳城大校董會副主席孔繁清、協理副校長朱德林等出席首發儀式。
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吳志良視頻致賀詞稱,此新作兼具學術性和普及性,是一部古磚的「編年史」,又是一把打開歷史記憶的鑰匙。
全書以澳城大珍藏的130餘件歷代紀年古甓為核心研究物件,輯錄實物照片與拓片近四百幀,結合磚銘考釋與工藝分析,系統梳理了從東漢永平八年至民國戊子年的113個明確紀年古甓,涵蓋62種年號,堪稱一部跨越千年的磚銘文明編年史。
趙強稱,古甓是鐫刻於磚石上的歷史密碼,是建築文明的見證,也是書法藝術的載體。古甓研究是金石學的延續,更對澳門歷史建築保護具有現實意義。通過分析古代磚材的工藝特性,可為當代修復技術提供科學依據。
趙強博士向一眾嘉賓學者分享其新著《散佚澳門紀年古甓圖志》。(受訪者提供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