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於4月21日公布最新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2025年4月的一年期LPR維持在3.10%,五年期以上LPR則維持在3.60%,兩項利率已連續六個月「按兵不動」,符合市場普遍預期。
LPR利率連六個月按兵不動。(資料圖片)
業內分析指出,LPR持平主要受兩方面因素影響。一是作為LPR報價基礎的政策利率未出現變化,七天期逆回購利率持穩,為LPR按兵不動定下基調。二是內地銀行當前淨利差持續處於歷史低位,盈利空間受到擠壓,缺乏主動下調LPR的誘因。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從基本面觀察,內地首季經濟表現偏強,LPR並無迫切下行需要。他指出,今年第一季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年增率達5.4%,優於市場預期,加上社會融資規模及房貸增速明顯回升,內需對經濟的支撐效果顯著。此外,中國人民銀行數據顯示,3月份企業新發放貸款的加權平均利率為3.3%,較去年同期低45個基點;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亦降至3.1%,比去年同期下降60個基點,整體融資成本已處於較低水平。
市場對降息有所期待
儘管4月LPR不變,但市場對未來降息仍有所期待。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指出,內外部不確定性猶存,當前政策效果仍處於觀察期,人行在貨幣政策操作上仍會採取「擇機」應對策略。王青進一步指出,隨著房地產市場走勢、物價變化及外部經貿環境演變,第二季「擇機降準降息」的條件已逐漸成熟。
定性猶存,當前政策效果仍處於觀察期,人行在貨幣政策操作上仍會採取「擇機」應對策略。王青進一步指出,隨著房地產市場走勢、物價變化及外部經貿環境演變,第二季「擇機降準降息」的條件已逐漸成熟。
回顧2024年全年,內地一年期和五年期以上LPR分別累計下降35個與60個基點。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在2025年第一季例會上亦指出,下一階段應加大貨幣政策調控力度,提升政策的前瞻性、針對性及有效性,並根據國內外形勢「擇機」實施降準降息。
值得注意的是,4月15日人行進行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時,雖然繼續維持2.50%的利率不變,但操作規模卻出現縮量,釋出中性偏緊的政策信號。由於LPR定價由MLF利率加銀行加點構成,MLF利率不變之下,銀行也缺乏壓縮加點空間,因此LPR自然維穩。
從銀行角度看,壓力亦不容忽視。內地商業銀行整體淨息差降至1.53%,創下歷史新低,使銀行盈利承壓,無意主動讓利於LPR報價。在這種背景下,貨幣政策調整的主導權更倚重於人行自身操作,尤其是是否會透過降準釋放流動性。
綜合市場觀察與多位專家研判,當前政策重點仍聚焦於觀察前期措施成效,並靈活應對外部貿易環境與地緣政治風險。LPR作為貸款利率的錨定指標,短期內雖維持不動,但未來仍可能隨政策節奏與市場狀況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