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全球兒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率顯著上升,已成為普遍存在的健康問題。本澳青少年的超重情況亦日趨嚴峻,根據每5年1次的“中學生健康行為調查”結果,2022/2023 學年超重及肥胖率為 21.7%,較5年前微升 0.5%;政府數據亦顯示,2023/2024 學年,本澳小一學生肥胖率達9.1%。超重和肥胖問題會導致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骨關節疾病等多種慢性病的風險加劇,相關情況亟待政府和社會各界關注。
為普及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國家從2024年啟動為期三年的“體重管理年”行動,兩會中亦多次強調 “體重管理”這一重點。多年來,特區政府著力打造 “健康澳門”,陸續推進疾病預防篩查、全民運動等工作,並積極響應國家倡導,將肥胖防控納入《健康澳門藍圖》2030年目標指標。然而,據2020年市民體質監測報告顯示,本澳市民體質總體水平較2015年略有提高,惟幼兒、兒童青少年的整體體質水平卻下降。兒童青少年往往對自身健康認識不足,相比於成年人較難養成健康良好的生活習慣。另外,現今的膳食結構及生活方式發生較大變化,加之學業負擔加重、電子產品普及等因素,兒童青少年營養不均衡、運動不足現象越發普遍,容易出現壓力性肥胖等問題,對身心健康成長造成威脅。
筆者認為,政府應參考相關經驗開展體重管理行動,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青少年提供適切的健康課程,令他們能夠掌握科學、正確的控制體重及減重方式;另外,對於已有超重肥胖情況的學生,應開展一系列干預措施,從心理、醫療、教育等多方面為其提供支持和協助。
學生及青少年的健康工作是《健康澳門藍圖》的重要一環。近年,政府深入校園推行“健康校園”計劃,並實行澳門學校健康促進計劃,落實校園健康飲食等。筆者建議政府,定期評估工作成效並收集意見反饋,推動學校優化計劃內容,並在計劃中增加體重管理內容的佔比,進一步提升教職員及學生的健康意識與管理能力。
同時,政府可舉辦面向家長的健康講座及教育項目,加強他們對青少年肥胖問題的重視,科普家庭健康飲食及運動的相關知識,並鼓勵家校聯手共同引導學生進行體重管理,培養良好生活習慣,逐步降低兒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率。
直選立法會議員 鄭安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