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省三河市政府要求轄區內所有商家統一更換綠色招牌,並全面禁止使用紅、黑、藍三色,引發當地商戶與社會輿論強烈反彈。官媒《人民日報》發表評論文章指出,城市治理要面子更要裡子,不能過於簡單粗暴。河北三河市近期禁止商家紅藍黑色招牌,連紅底招牌的蜜雪冰城都被迫「綠化」。 (網絡圖片)
自今年3月起,三河市多個街道的商戶接到城管部門通知,要求將原有紅色、藍色、黑色底色的招牌進行更換或塗改為統一的綠色。多名商戶表示,該政策並無明確公文,卻遭遇強制執行,甚至有部分招牌被工作人員直接拆除。據悉,受到影響的連鎖品牌包括蜜雪冰城、好想來、米村拌飯等。
全面「綠化」網上片段顯示,連當地紅十字會都改成「綠十字」。 (網絡圖片)
一名不願具名的店主透露:「換個招牌少則幾千,多則上萬元,對我們這些小生意來說是沉重的經濟壓力。而且像紅十字這樣國際通用的醫療標誌,也被要求改為綠色,實在匪夷所思。」另有商戶無奈表示:「城管逼著我們把紅色招牌刷成綠色,連油漆都是我們自己出的。」
其中最具爭議的事件,是當地一家兒童醫院的紅十字標誌也被要求塗綠。有網民怒批:「紅十字是國際認可的急救標誌,改了還怎麼辨識醫療機構?」社交媒體上更流傳:「三河市已經被『全面綠化』,連紅十字都不能倖免。」
應充分聽取民意
隨著輿論持續發酵,《人民日報》於近日刊發評論文章指出,商鋪招牌作為商戶招攬生意的「名片」,也是其品牌識別的重要象徵。只要不違法、不涉低俗,政府不應過度干預其顏色選擇。即使出於市容規劃目的欲進行招牌統一,也應依法依規、完善程序、充分聽取民意,而不宜以行政命令簡單粗暴執行。
評論指出,過度干涉不僅損害商戶經營自主權,亦加重其財務負擔,甚至誤導顧客、影響消費體驗,對營商環境構成實質性傷害。與其在招牌色彩上大費周章,不如聚焦民眾和商戶真正關注的「痛點與堵點」,如營商政策、服務效率、市場公平等,才是優化城市治理的正道。
當地紀委已展開調查
據報道,在事件引發廣泛關注後,當地似乎已有所調整,一些招牌已悄然恢復原色。但民眾仍追問,招牌為何被拆?是否經過合法流程?商戶損失應由誰承擔?對此,當地政府迄今仍未公開回應,引發更多質疑。
目前,河北省廊坊市紀委監委已派員前往三河展開調查。紀委人員受訪時表示,將針對事件背景、決策流程與執行細節進行深入了解,依法依規查明責任。外界普遍關注,調查結果是否能為商戶與公眾提供清晰交代。
輿論普遍呼籲,城市治理應兼顧「面子」與「裡子」,政策推行應更多傾聽群眾聲音,減少任意與輕率決策。唯有透過制度完善與公開透明,才能真正贏得民心、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