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廣東省高等學校教學管理學會、華南農業大學珠江學院聯合主辦的「數智賦能 生態共創 向上突破──人工智能時代高校無邊界聯合育人會議」於本月13日上午9點在華南農業大學珠江學院珠江劇院開幕,澳門城市大學副校長、研究生院院長葉桂平受邀出席並作主題報告。澳門城市大學副校長、研究生院院長葉桂平受邀出席會議」並作主題報告。 (主辦方提供圖片)
「數智賦能 生態共創 向上突破──人工智能時代高校無邊界聯合育人會議」在華南農業大學珠江學院珠江劇院開幕。 (主辦方提供圖片)
葉桂平表示,澳門作為中西方文明交流互鑒的窗口,擁有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資源優勢,面對灣區建設中對高素質人才的迫切需求,澳門應緊緊抓住人工智能發展的機遇,以科學賦能為引擎,以無邊界育人為路徑,不斷推進高等教育數字化革新,培養更多具有國際視野、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為服務國家高質量建設教育強國貢獻澳門力量。
葉桂平對此建議,第一,加强頂層設計,明確育人目標。因應日新月異的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特區政府需加快研究相關政策,為人工智能教育提供制度保障。進一步明確澳門在新時代發展中的人才培養目標,重點培養具備人工智能素養、跨學科能力、創新思維和國際視野的複合型人才。同時,鼓勵高校圍繞「 1+4 」適度多元發展戰略的需求,設置課程和人才培養方案,推動教育與產業的深度融合。
第二,培育優良師資,提升教學質量。加强師資培訓,提高教師的科技素養和創新能力,助力教師熟練運用人工智能技術開展教學活動。同時,積極探索人工智能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場景和模式,推動人工智能與高等教育協同發展。
第三,加强國際合作,深化產教融合。充分發揮澳門聯通世界的優勢,加强與國際高校和企業的交流合作,提升學生的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建立產學研合作機制,推動高校科研成果的轉化應用,實現高校與企業的互利共贏。第四,加强與大灣區城市的科技合作與交流。通過共建科研平台、共享教育資源、聯合開展科研項目,促進灣區的科技資源優化配置和協同創新。積極與大灣區高校及科研機構建立緊密合作,共同開展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前沿領域的研究和應用,培養跨學科複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