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日前宣布,智能手機、筆記型電腦、硬碟、晶片與半導體生產設備等電子產品將暫時豁免原訂的10%至125%對等關稅,引發市場廣泛關注。惟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於4月13日在美國廣播公司(ABC)《本周》節目中表示,這些豁免僅為「暫時性安排」,未來將納入一項即將推出的「半導體關稅」,最快一至兩個月內實施。
盧特尼克說明特朗普政府的策略:「總統的做法是,表示這些產品暫時免除對等關稅,但會被納入半導體關稅。你不應該認為這真的被排除在外,應該將它視為納入半導體領域的一部分。」
他指出,美國必須減少對東南亞生產鏈的依賴,強化本土製造能力。「我們需要有半導體,我們需要有晶片,我們需要有平板顯示器,我們不能依賴東南亞來提供所有我們運作所需的東西。」他強調,這項關稅措施具有戰略目的,攸關國家安全。
戰略性關鍵技術不讓步
盧特尼克並將此政策類比於製藥產業,指出美國對於某些關鍵技術與產品的製造能力必須掌握在自己手中。「這就像我們對待藥品一樣,不能完全仰賴進口,半導體也是如此。」
他進一步強調,這類戰略性關鍵技術的關稅措施不會因國際談判而讓步,目的在於迫使企業將製造業務回遷美國本土,以強化供應鏈自主性與安全性。
此番發言顯示,特朗普政府關稅政策背後具長期戰略考量,豁免僅為過渡手段。隨著未來數周內新「半導體關稅」上路,科技產業供應鏈將再度面臨重新調整與布局壓力。
特朗普周日發文表示,電子產品並沒有獲關稅豁免,強調智能電話、筆記簿型電腦與晶片等電子產品,只是轉入其他「類別」的安排。他強調,事實表明有需要在美國生產產品,才不會被其他國家所挾持。美國不能像過去幾十年來繼續被對手貿易欺淩。
晶片業界憂三劇本
晶片業界推演川普晶片關稅的三套劇本。第一套是採用國家或廠商全球半導體產出量與美國製造的差額,訂出公式來課稅,也就是「大水庫模式」。美國對各國對等關稅就是以該國出口與進口美國差額相關公式計算,若沿用「大水庫模式」計算晶片關稅,對半導體業衝擊將最劇烈。
業界分析,以台積電為例,其二○二三年報揭露年產能超過一千六百萬片十二吋約當晶圓,而且持續擴張中,但是台積電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廠房,初期年產能預估仍不及五十萬片十二吋約當晶圓,兩者間巨大差額若成為課稅基礎,稅率恐極為驚人。
第二套劇本是直接對進口美國的晶片課稅,但此舉將懲罰在美國設廠組裝的業者。業界說,大型晶片製造商直接銷售晶片至美國的比重不高,許多情況下是透過供應鏈體系,最終整合進各式電子產品,若單純對進口美國的晶片課稅,首當其衝的是那些需要進口晶片在美國進行組裝、整合的廠商,包括在美國設有生產基地的電子製造服務(EMS)大廠。 (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