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外僱職業司機問題,爭拗多年至今仍未有解決跡象,商界與勞工界各執一詞,政府則以社會未有共識為由,表示對是否輸入外僱司機暫未有取態,希望繼續透過調研,以科學數據再作出決定,令問題陷於膠著狀態,但問題愈早解決,對社會發展愈有利。
商界最近一再提出,職業司機短缺,嚴重影響企業營運,特別是中小企,營運成本增加,加重負擔,本地人資滿足不到市場需求,要求政府輸入外僱職業司機,勞方一力反對,認為輸入外僱職業司機,會打破本地職業司機飯碗,輸入外僱職業司機問題因此再引起熱議。
商界舉例聲稱現時跨境貨車有350部,但只有100個司機,一個司機三部車,就算工資超過30,000 元,也不一定請到人,輸入外僱是平衡需求,司機極度緊缺,供需失衡,對不少商號和企業營運造成嚴重影響,司機不足並非單純一兩個行業問題,幾乎各行各業都面對困難,特別是中小企,送貨司機最難請人,校車司機亦無人願做,職業司機難聘請,不僅影響行業發展,更影響服務日常生活。
勞工界則一再強調,底線是不能輸入外勞司機,否則會對本澳低學歷、低收入司機造成衝擊,但認同現時市場上職業司機人手緊張,並懷疑有中小企存在假招聘,指有僱主嫌求職者年紀老,但年輕求職者則嫌工資低、工作時間長,勞工界期望僱主提高司機薪酬福利,但未提供司機開工不足或待業等資料。
政府提供的資料可一窺職業司機供求情況。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稱,今年首季完成澳門市民對職業司機調查報告,調查顯示87%受訪僱主及70%受訪職業司機都認為司機人資短缺,但有40.8%受訪市民認為職業司機短缺,32.6%受訪市民認為職業司機不短缺;根據勞工局至今年10月底的數據,約有150多個司機求職個案,當中超過70%希望駕駛娛樂場貴賓廳司機形式的小型客車,其餘希望從事小型車或貨車司機; 企業方面則可提供140個空缺,當中包括各種類型的司機,但小型客車的空缺相對較少。
以上資料顯示,商界,勞工界及受訪職業司機,都認為司機人資短缺,只是如何解決問題未有共識,勞工界、商界及政府三方,實宜舉行高透明度職業司機配對會,明晰各類司機供求情況,謀求可行解決方法,盡快解決問題,以利社會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