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的貧富懸殊問題不但未有逆轉的趨勢,反而愈來愈嚴重。根據國際樂施會(Oxfam)最新發表的報告顯示,全球1%最富有的人口,其坐擁的財產較其餘99%人口加起來的總和還要多。
樂施會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舉行前夕發表一份名為《1%人口主宰經濟》的報告,呼籲國際社會採取行動,阻止財富過度集中。報告將全球財富高度集中歸咎於主導世界經濟體系的「市場原教旨主義」低稅理論,不斷向人們灌輸向富人大公司抽低稅有助刺激整體經濟的觀念,富豪巨企有錢請專業人士避稅,令各國陷入惡性循環,爭相減稅來留住富人,稅收減少了,令各國愈來愈依重剝削窮人的間接稅如銷售稅等去應付開支。
可以說,貧富懸殊的擴大已經成了一個全球性的現象,其潛在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動蕩的風險不容低估。整體而言,全球化、互聯網科技革命和政府的稅收政策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在全球化時代,一種產品同時可以在國內國外銷售,市場的擴大帶來成本的降低和利潤的增加,其利潤主要分配給老闆與高層,甚少落在參加生產過程的勞動者身上。而近年來風起雲湧的互聯網和知識經濟也加劇了貧富分化。這一產業利潤極大,創造的就業卻不多,這使得財富更加集中。
各種逃稅避稅的漏洞,令巨富巴菲特所交的稅竟然低過其秘書的情況出現。2014年5月6日,47個國家代表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巴黎總部簽署「稅務事項訊息自動交換宣言」,宣示將共同執行「銀行資訊自動交換標準」,聯手打擊逃漏稅。然而到了今日,樂施會的報告指出貧富差距依然急速惡化,要擁有相當全球最窮一半35億人口的財富,2010年要388位富豪加起來,到前年80人就足夠,去年財富過度集中更誇張,只需62位富豪。「全世界50% 最窮人口的財富合計也不敵少數超級富豪,這小撮人少到一輛旅遊巴就可載走,實在不能接受。」樂施會將改善貧富懸殊首要重點,放在打擊逃稅避稅上。報告指全球有錢人將7.6萬億美元(近60萬億澳門幣)的財富放在離岸戶口,如繳交應交的稅,各國政府一年就多了1,900億美元(1.48萬億澳門幣)使用,又指非洲多達30%財富被搬到離岸,每年損失的140億美元(近1,100億澳門幣)稅收如用於保健和教育,足以每年拯救四萬兒童生命,和聘請足夠教師讓每位非洲兒童入學。
本澳同樣面對貧富差距不段擴大的問題。經濟增長雖然有放援的情況,但高收入人群仍將整體數據提高,實際上大部分低收入人士工作收入增幅小,卻要面對高通脹和住屋成本上升的困境。為了減低貧富差距擴大社會動蕩的風險,政府更應為市民創造平等的競爭機會、稅收、醫療和社會保障等,以緩和社會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