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本週宣布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對內地一般商品出口至電動車、半導體等戰略產業首當其衝。據中國海關數據, 2024年首季對美出口同比跌7.2%,製造業新出口訂單連續三月萎縮。在此壓力下,加速開拓葡語國家市場,成為內地企業突圍的現實選擇,而澳門的中葡平台功能正顯現獨特價值。
貿易壁壘倒逼市場轉向:美國新關稅精準打擊中國「新三樣」(電動車、鋰電池、太陽能板),此類產品去年佔中國出口總值4.8%,卻面臨歐美市場雙重夾擊。反觀葡語國家需求快速增長,在此背景下,加速開拓多元化市場已成當務之急,而澳門作為「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平台」的戰略價值正迎來關鍵機遇期:
( 一 ) 關稅減免網絡澳門聯動的葡語系國家覆蓋2.6億人口市場,中國已與巴西等9國簽署貿易優惠協定。例如中巴自貿談判啓動後,新能源車關稅有望從35%逐步降減;非洲葡語系國享受歐盟免稅待遇,可作為轉口跳板。
( 二 ) 文化協同效應語言法律相通性降低交易成本。橫琴「跨境電商+葡語客服」模式去年帶動B2C交易額破20億元。 企業可採用「澳門註冊+葡語國營銷」雙總部模式,規避歐美反傾銷稅。
中葡平台不應僅是替代出口渠道,更可構建「內地製造+澳門服務+葡語市場」新鏈條。隨橫琴「分線管理」政策落地,企業能以澳門為支點,將供應鏈延伸至葡語國,在全球化變局中開闢新增長極。這既是應急之策,更是中國產業鏈升級的戰略佈局。
美國關稅戰下,澳門的中葡平台功能正顯現獨特價值。(新華社圖片)
國際葡語市場企業家商會副理事長 梁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