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是本澳建設的主力軍,他們的健康成長關乎到社會的未來發展。當下,互聯網信息科技高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對信息網絡高度依賴。基於互聯網雙刃劍的特性,未成年人群體合理使用網絡有助於提升學習效率和增長見識,而另一方面,由於他們的辨識能力及自我保護能力尚未成熟,面臨著違法和不良信息侵害、個人信息泄露、網絡沉迷、網絡欺凌等多重風險。
據政府統計資料顯示,2024年內,全澳互聯網使用者逾 61萬人,按年增加 1.3萬人,互聯網普及率高達94%,其中,3-14歲組別的互聯網普及率達76.8%,顯示出本澳互聯網使用已十分普遍,並出現低齡化趨勢。在全球範圍內,多個國家和地區已透過全面制定政策、立法和教育等手段來保障未成年人網絡安全,以及提高其識別網絡風險的意識。近年來,特區政府已落實了多項工作,不斷健全本澳網絡安全體系,亦持續關注未成年人網絡安全意識的培養。然而,目前涉及學生的網絡詐騙、暴力及欺凌事件等仍層出不窮,時刻威脅著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長,因此,政府和社會各界應多方聯手,落實措施進一步保護青少年網絡安全。
為了營造有利於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網絡環境,自2024年起,國家正式實施《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筆者認為,政府應參考《保護條例》完善本澳政策框架,設立專責部門統籌協調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工作,明確網絡平台、行業組織、社團機構、學校、家庭等的責任和目標,共同維護網絡環境,合力提升未成年群體的網絡安全意識。
此外,中小學校是網絡安全教育的主要場所,政府曾表示,正推進修訂“基本學力要求”,並將於2024/2025 學年起有序實,讓學生建立良好的網絡素養。希望當局儘快落實“基本學力要求”修訂工作,並推出相應的措施來評估相關課程的成效,以便適時作出調整和優化;另外,應開展網絡安全師資培訓,為教學人員提供全面的網路安全知識、技能和教學方法培訓,以更科學地引導學生安全、合理使用互聯網。
而對於不少地區出現誘導未成年人盲目追星、打賞充值、沉迷網絡游戲等行為,政府應透過調查研究掌握本澳未成年人使用和沉迷網絡的情況,並根據上述行為有針對性地開展宣傳科普活動,以寓教於樂的互動方式,讓未成年人直觀了解不當網絡行為的危害,進一步豐富他們的網絡安全知識。議員鄭安庭認為,政府和社會各界應多方聯手,落實措施進一步保護青少年網絡安全。 (資料圖片)直選立法會議員 鄭安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