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原為慎終追遠、祭拜祖先的重要時節,近年來,中國越來越多年輕人卻以另一種方式紀念逝者——他們踏上「為古人掃墓」的旅途,悼念歷史人物,並以創意獻禮表達崇敬之情,被網友譽為「中國人的浪漫」。
從成都武侯祠、陝西興平的霍去病墓,到安徽廬江周瑜墓、當塗李白墓等,年輕人們帶著花束、手寫信、酒品、甚至航空母艦模型、布洛芬膠囊等獻禮前往祭拜,試圖與千年前的歷史人物「神交見面」。有粉絲每月為霍去病墓送花,也有人為頭痛纏身的曹操獻上止痛藥,為多次攻打合肥未果的孫權獻上「我在合肥很想你」的吊飾。
來自成都的90後女孩央可可連續兩年辦理武侯祠年票,多次造訪諸葛亮之墓,驚訝地發現塑像前常有三國殺卡牌、出師表手稿等祭品。大學生沈念辭則在茂陵祭拜霍去病時感嘆:「千年之後仍被記得,真好。」
梅雨則帶著鮮花與手寫賀卡前去祭拜周瑜,還準備了一艘航空母艦的模型,「想讓周瑜看看,如今水軍已發展到什麼地步」,她說:「他值得千年之後,仍有人這樣喜愛他。」
這股「上墳熱」背後,其實是一場結合歷史、人文與情感的青春旅行。年輕人不僅祭拜,更參訪周邊博物館與遺址,在追思古人的同時,也為自己的人生注入力量與方向。(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