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舉行的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期間,作為平行論壇之一的「全球獨角獸企業大會」發布《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2025年)》顯示,中國目前共有獨角獸企業409家,總估值約15,068億美元,佔全球獨角獸企業近三成,數量居全球第二,僅次於美國。報告從數量、估值、行業分布與城市聚集度等角度,全面展現中國新興創業力量的蓬勃發展態勢。
根據報告統計,估值在十億至20億美元區間的企業數量最多,達236家,佔比57.7%,總估值約3019億美元,佔全體估值的20%。值得關注的是,估值超過100億美元的「超級獨角獸」共18家,雖僅占企業總數4.4%,卻貢獻了高達43.6%的估值,佔比近半,總額達6567億美元,凸顯頭部企業對市場價值的集中效應。
從行業來看,獨角獸企業分布於12個主要領域,其中新消費與零售、人工智能、集成電路、智能裝備與醫藥健康五大領域合計占比68%。估值排名前三的領域則依序為人工智能(4,612億美元)、新消費與零售(2,039億美元)、集成電路(1,925億美元)。這顯示隨著數字化轉型與技術升級深入推進,科技驅動型創新企業正成為資本追捧重心。
報告指出,2024年中國獨角獸企業的融資活動呈現「低頻、大額」特徵,反映出當前資本市場對高技術壁壘、高成長潛力項目的青睞。近六成獲新一輪融資的企業集中於人工智能、新能源技術、自動駕駛與機器人等硬科技領域,展現中國科技創新的韌性與厚度。
北京115家居冠
從地域分布來看,中國獨角獸企業覆蓋全國57個城市,五大城市「北上深杭廣」依舊是創新創業主陣地,合計吸引逾六成企業落戶,估值總額占全國七成以上,顯示一線城市在政策支持、產業鏈集聚與人才吸納方面的優勢仍極為明顯。
其中,北京以115家獨角獸企業穩居全國首位,佔全國總數28%,企業總估值更高達5,949億美元,為全國最高,鞏固了其在人工智能、生命科學、集成電路等高科技產業的領導地位。上海、深圳、杭州與廣州分列其後,皆在各自優勢產業領域形成特色創新集群。
業界分析指出,中國獨角獸企業正從消費互聯網時代走向科技創新驅動的新階段。隨著政策環境趨於穩定、資本逐步回歸理性,未來真正具備核心技術能力、可持續發展模式與全球化潛力的企業,將更容易脫穎而出,成為新一輪高質量發展的支柱力量。 (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