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和出售巴拿馬港口交易正面對美中角力與中國監管的壓力,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已回應,將依法啟動反壟斷審查程序。與此同時,香港長和集團一方面出售全球港口資產,一方面傳出計劃分拆電信業務赴倫敦上市,引發外界關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表示,將依法對巴拿馬港口交易啟動反壟斷審查程序。(美聯社圖片)
香港首富李嘉誠家族控制的長江和記實業(長和集團)近日宣布,擬以227.65億美元,將旗下在全球23個國家、共43個港口的業務出售予由美國貝萊德(BlackRock)主導的買方財團「貝萊德-TiL財團」。該交易引發中國政府強烈關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已回應,將依法啟動反壟斷審查程序,審查期限最長可達180天,並可能延長。
交易恐觸反壟斷紅線李嘉誠傳出計劃分拆旗下市值高達150億英鎊的電信業務赴英上市。( 美聯社圖片)
根據中國反壟斷法規定,只要跨國交易對中國市場競爭產生重大影響,即使不達強制申報門檻,市場監管總局亦可主動啟動審查。中國媒體引述法律界與業內人士分析指出,雖然貝萊德作為買方,在中國營業額可能未達申報門檻,但交易本身涉及港口資產、航運及進出口等全球供應鏈核心領域,中國市場作為其中重要一環,若競爭格局改變,中方自然有審查權。
大成律師事務所分析指出,在該交易中,申報義務方為貝萊德-TiL財團,長和則需配合相關程序。若未依法申報,責任亦由買方承擔。有知情人士表示,目前交易雙方雖可能已與中國監管機構展開溝通,但尚未正式申報。
此外,《大公報》近日連續刊文,批評長和將巴拿馬等海外港口資產出售予美資財團,有損國家利益,引發輿論爭議。接近長和高層的消息人士透露,儘管原定4月2日前簽署交易協議,但受多方壓力影響,近期內將不會簽署。
電信業務擬倫敦上市
除了出售港口業務,長和集團近日亦傳出計劃分拆旗下市值高達150億英鎊的電信業務,赴倫敦交易所掛牌上市。據稱,該項業務涵蓋長和在歐洲、香港與東南亞的電信資產, 2024年貢獻了集團約四分之一營業利潤,達883.7億港元。若成功上市,將成為倫敦近年最大IPO之一。
目前長和已就此計劃與部分財務顧問展開初步磋商,時間表仍具彈性,並須待股東批准。這項舉措也被視為李嘉誠家族持續重整資產、加速資產國際化的又一步。自2012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任以來,李嘉誠多次出售中國及香港資產,轉而加碼歐洲、澳洲及北美市場,尤其在英國擁有廣泛的基礎建設與電信資源,被外媒形容為「買下半個英國」。
如今長和再啟倫敦上市計劃,引發外界猜測,李嘉誠是否意圖藉資產重組與國際資本市場進一步擺脫中國監管風險,分散地緣政治帶來的不確定性。
在美中關係持續緊張、北京監管愈趨強勢之際,李嘉誠家族的每一步資產移動都格外引人矚目。未來長和在中國、香港與海外市場的資產配置變化,勢將成為市場與政界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