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百年供水歷史

地下水演變成自來水造福居民
28/03/2025
80268
收藏
分享
地下水演變成自來水造福居民
地下水演變成自來水造福居民

在深入探討澳門供水系統的歷史演變之前,有必要先回顧澳門居民早期依賴的水資源。在自來水普及之前,居民主要依靠井水和泉水,使用地下水源維生。踏入二十世紀初,澳門城市發展和衛生需求等因素下,澳門開始發展自來水供水系統,供應經過濾和消毒的淡水給居民。當年澳門水井遍設,居民在井旁汲水,挑擔回家飲用。(澳門記憶官網圖片)往昔望廈的六和水塘,居民在塘邊洗滌用具。 (澳門記憶官網圖片)

水井在澳門居民的生活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無論是私人住宅內的私井,還是街道上供公眾使用的街井,都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些水井不僅為人們提供了飲用水,還滿足了洗衣、洗菜、清潔和灌溉等多種日常需求。在火災發生時,水井更是成為了消防員們滅火的重要水源。因此,為了標明水井的位置,方便消防人員迅速找到水源,那些擁有私井或通往水井的房屋都掛上了「 P井」的門牌。

除了水井,澳門半島的山泉也是居民們重要的淡水資源之一。東望洋山與西望洋山等地是山泉的主要聚集地,二龍喉、亞婆井、山水園等地名都見證了昔日山泉的繁榮。儘管這些山泉與人口密集的市中心有一定的距離,取水不如水井方便,但由於澳門位於咸淡水交界,海水與地下水相互滲透,導致井水往往帶有咸味,特別是內港地區的水井。相比之下,山泉則沒有受到海水滲透的影響,水質清澈,因此成為了不少富裕人家和茶樓取水的地方。其中,二龍喉的泉水更是以其清澈甘冽而遠近聞名。

除了本地的水井和山泉,灣仔的銀坑也曾經是澳門居民的重要水源。在二十世紀初,內港的碼頭上每天都有數十艘賣水艇往返於澳門與灣仔之間,將銀坑水運送到澳門本地銷售給居民和商號。這一行業不僅為澳門居民提供了額外的水源,也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環境衛生影響供水問題

然而,隨著澳門城市的發展和人口的增長,傳統的水井和山泉取水方式已經無法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水資源需求。同時,城市衛生條件的改善也迫切要求建立更加完善的供水系統。因此,自十九世紀中葉起,澳門政府開始關注供水問題,並著手進行改善。

在1883年,澳門城市物質改善委員會提交了一份關於城市發展的報告,其中就包括了供水問題的建議。由於本地水源匱乏,委員會在大炮台山、若憲山等地進行了勘探和調查,但地下水量仍然難以滿足城市人口的日常用水需求。因此,尋找新的水源和建立供水系統成為了當時亟待解決的問題。

到了二十世紀初,澳門居民的取水方式並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他們仍然主要依賴水井、山泉和銀坑水。然而,隨著工業和商業的發展,居民對水資源的需求越來越大。同時,城市人口稠密也增加了疫病傳播的風險,保持環境衛生成為了城市管理的重要一環。這些都使得供水問題變得更加緊迫。

自來水供水出現雛形

在這樣的背景下,澳門政府開始著手建立供水系統。在1920年代,地釐古工程師被委任設計東望洋山的供水系統。他修建了多個蓄水池和水庫,包括「鰐魚潭」蓄水池、二龍喉水庫、大龍喉水庫和小嚨喉水庫等,合計可儲存27,000立方米的淡水。同時,他還鋪設了水管,將淡水供應到內港、南灣等地區。這一舉措大大改善了澳門居民的用水條件。

除了公營供水系統外,私營供水系統也開始在澳門興起。在1928年,澳門華商黃豫樵成立了「六和公司」,並在望廈修築了水塘和水塔,向客戶提供自來水服務。然而,由於設施簡陋、水質和供水量都未如人意,這家澳門最早的自來水公司很快就倒閉了。

華商成立自來水公司

儘管私營供水系統的發展充滿了困難,但仍然有人願意投資這一項目。在1932年,商人黃烈、王金鈴在青洲成立了「澳門自來水公司」,繼續經營自來水供應業務。然而,他們也面臨著同樣的困境。幸運的是,在這個關鍵時刻,澳門電燈公司伸出了援手。在1935年,澳門電燈公司以澳門幣100萬元購入澳門自來水公司,並將其重組為新的「澳門自來水公司」。同時,他們還與澳門市政廳簽訂了長達六十年的供水專營合約。

新自來水公司成立後,澳門電燈公司總經理嘉理仁對供水系統進行了重大改革。他一方面改善水質,確保居民能夠喝到乾淨的飲用水;另一方面擴大供水量,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用水需求。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他在青洲建立了水廠,並配備了先進的水處理設施。原水從前山河道抽取後,經過淨化和氯氣消毒等工序處理後再供應給各個客戶。這一舉措大大提高了水質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此外,為瞭解決供水量不足的問題,嘉理仁還在漁翁街修建了一座大型水塘來儲存雨水。這座水塘的蓄水量遠超東望洋山的所有水庫,達到了189萬立方米之多。這足以應付當時澳門居民三個月的用水量需求。這一舉措不僅緩解了供水緊張的問題,也為澳門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