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公布,今年首兩個月內地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小幅下滑0.3%,裝備與原材料製造業由跌轉升,汽車製造業受惠政策帶動成績亮眼。首兩個月內地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小幅下滑0.3%。 (新華社圖片)
企業營運狀況逐步修復,但經營壓力仍存。 (新華社圖片)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首兩個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9,109.9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微降0.3%。儘管整體利潤略有下滑,但跌幅較去年同期明顯收窄,多個關鍵產業出現回暖跡象,體現政策刺激正在逐步見效。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統計師于衛寧指出,首兩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收持續改善,利潤降幅收窄,裝備製造業與原材料製造業由負轉正,整體效益呈現穩定恢復態勢。他強調,「大規模設備更新」與「消費品以舊換新」兩項政策持續發力,為工業經濟注入活力。
裝備製造與汽車業亮眼回升
分行業來看,製造業實現利潤6,395.1億元,同比增長4.8%,成為帶動整體利潤回穩的主力。尤其在政策支持下,通用設備與專用設備製造業分別錄得6%與5.9%的年增長率,顯示出大規模設備更新政策正在發揮實質作用。
汽車製造業亦因「以舊換新」補貼政策持續落地而顯著受惠,首兩月利潤同比增長11.7%。相關消費場景日益多元化,產業鏈上下游同步受益。與此形成對比的是,採礦業利潤為1,410.3億元,同比大跌25.2%,表現相對疲弱;而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利潤則達1,304.5億元,年增13.5%。
此外,從企業類型來看,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3,487.7億元,增長2.1%;外商與港澳台投資企業錄得2,304.6億元,成長4.9%;股份制企業利潤6,739.2億元,微跌2%;私營企業則下降9%,顯示民營企業經營壓力仍然較大。
外部不確定性仍待化解
統計顯示,首兩月工業企業營業收入為20.09萬億元,同比增長2.8%;截至2月底,資產負債率為57.4%,較去年同期上升0.2個百分點。數據反映企業營運狀況逐步修復,但經營壓力仍存。
于衛寧指出,當前外部環境愈發複雜嚴峻,全球經濟放緩及地緣風險上升為中國製造業帶來不確定性,加之部分企業尚面臨成本上升與需求不足的挑戰,需進一步鞏固復甦基礎。
展望後市,他強調應持續擴大內需、推進創新驅動,加快設備更新與產業升級步伐,鞏固高質量發展成果。「隨著相關政策效應持續釋放,工業企業效益有望延續穩中向好的趨勢,但仍需警惕風險與挑戰並存的現實。」他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