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澳門青茂口岸六樓的「悅美食」美食廣場,近期陷入「開業即結業」的營運危機。十餘家商戶自2024年初簽約進駐以來,已投入近百萬資金籌備開業,卻因工程延期、牌照審批受阻及管理公司溝通失當,令這處原被視為口岸黃金地段的商業項目淪為「爛尾」困局。
據多名商戶反映,當初選擇落戶基於政府推動的「粵澳名優計劃」及周邊經屋、學校形成的潛在客流預期。簽約後商戶即按管理公司承諾的2024年4月開業時限,緊急完成裝修、設備採購及人員培訓。然而工程進度嚴重滯後,加上美食廣場綜合牌照審批受阻,開業日期竟延宕近一年,至今仍未能正式營運。
「每月六萬基本支出已耗盡儲備」有餐飲業主透露,即使被迫轉作外賣維持,但六樓地理劣勢與宣傳不足導致訂單寥寥。更嚴峻的是,管理公司始終未就延誤提供書面解釋,對牌照申請進程亦缺乏透明度。商戶雖多次向相關部門反映,卻僅獲「被動等待」的回應,部分業主已面臨員工流失、開業賃款到期等多重難題。值得關注的是,管理公司突於今年3月初通知商戶三日後「試業」,此舉被質疑是為規避合約賠償責任。商戶代表指出,當前口岸周邊人流遠遜預期,即使勉強開業也難達收支平衡,要求管理方履行合約承諾,推出客流導引措施與管理合作優惠。
此事件折射出澳門營商環境的深層矛盾。根據不完全統計,2024年全澳空置商舖率達25.8%創新高,而青茂口岸所在的北區商舖空置情況尤為嚴峻。有經濟學者分析,政府部門在大型商業項目監管上存在角色模糊問題,既未有效督促管理公司履約,亦缺乏對中小投資者的權益保障機制。目前受影響商戶正籌組聯合申訴,要求當局介入協調。這場涉及政企責任釐清的商業糾紛,不僅關係十餘個家庭的生計,更將成為檢視特區政府優化營商環境決心的試金石。隨著橫琴深合區發展加速,澳門如何完善商業配套監管體系,避免類似「開業困局」重演,值得社會持續關注。
滙青研社會長 梁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