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上市公司廣道數字深陷財務造假疑雲已逾三個月,風波持續延燒。3月25日晚間,公司公告稱其銀行帳戶遭中國證監會凍結,若最終遭認定構成重大違法行為,將觸發強制退市機制。自被立案調查以來,公司股價大幅震盪,投資人信心受重創。北交所獲出現第一家強制退市的公司。 (維基百科圖片)
廣道數字持續被指控長期進行財務造假。(百度百科圖片)
自2023年底起,廣道數字持續被指控長期進行財務造假。根據《財新》2024年12月2日的獨家調查報導,公司涉嫌透過「攔截幾百單快遞詢證函、加蓋假章」等手段,偽造財報數據。翌日,北交所向公司發出問詢函,要求其說明是否存在上述行為,公司當晚提交說明材料並公開披露。12月4日,證監會隨即對其展開正式立案調查。
3月25日公告指出,證監會的調查工作仍在進行中,尚未出具結論性意見。但根據《北京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試行)》相關條款,若公司最終被認定違反信息披露規定且情節嚴重,將面臨重大違法強制退市處分。廣道數字表示,調查期間已積極配合監管部門,並提醒投資人注意風險。
同日,公司亦接獲證監會下達的資產凍結決定書,涉及三家銀行帳戶資金:杭州銀行511.84萬元、招商銀行2,105.20萬元(人民幣,下同)、中國銀行2,076.67萬元,凍結總金額達4,693.71萬元,期限為六個月。
造假手法粗劣
廣道數字成立於2003年,2021年11月於北交所上市,並非「專精特新」企業,業務涵蓋數據採集、融合計算與應用分析。根據財報,公司2019年至2023年的歸母淨利潤分別為0.42億、0.47億、0.54億、 0.63億與0.46億元,2024年前三季度則由盈轉虧,虧損達2,300萬元。造假風波進一步加深市場對其財務狀況的疑慮。
據財新揭露,廣道數字為操控審計結果,在審計期內提供虛假收件人電話號碼,讓審計師寄出的詢證函被公司員工攔截,再由內部人員加蓋假公章後寄回,製造虛假帳款來龍去脈,形成閉環式造假鏈條。此手法持續多年,疑涉每年數百筆帳款,嚴重擾亂審計機制。
審計機構中審華會計師事務所深圳分所時,經辦會計師對審計程序僅以「會依準則辦事」回應,拒絕評論詢證函造假問題,旋即掛斷電話。此舉亦引發業界對審計質量與監管盲點的進一步關注。
在遭立案調查後,廣道數字股價自接近30元高點一路下滑,至2025年1月13日跌至13.22元,儘管其後一度反彈至23.99元,但3月25日收盤價仍僅為19.03元,較高點跌幅超過三成。未來若正式被證監會認定重大違法,廣道數字恐難逃退市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