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澳門協和醫院將多個專科門診服務對象範圍擴展至非澳門居民。作為高度開放的國際城市,外地學生、僱員、遊客數量多,必然會產生醫療服務需求,加上本澳高等教育機構、大型旅遊休閒綜合體多集中在離島區,澳門協和醫院所處位置對相關群體更為便利。有序擴大服務對象範圍至非澳門居民具必要性,可以做到“就近就醫”,也為後續開展國際醫療服務提供經驗與基礎。
現時在三個級別的醫療收費中,非澳門居民包括外地僱員身份認別證、學生簽證及特別逗留證等長期逗留人士採取全額收費,而本地居民則按資格享免費或7折優惠的醫療服務,始終以澳門居民利益為依歸,本人認為未來收費醫療與國際醫療服務如能形成具規模的收入來源,可以彌補當前本澳部分公共醫療開支,長遠而言有助醫療體系的可持續發展,甚至可為本地居民提供更大的折扣優惠。
此外,按當局規劃未來澳門協和醫院會逐步發展成為本澳高水平的培訓機構,為本澳醫療人員提供高質素的延續醫學教育和持續專業發展平台。據悉近期澳門協和醫院亦迎來49名本地準住院醫生,其他醫療人員也陸續招聘到位。由於過往人口規模小及病例數量少一直限制了本地專科醫療發展,逐步擴展服務對象增加臨床病例數量,也對本地醫療人員的培訓,提升專科醫療水平更為有利。
雖然現時澳門協和醫院各專科門診服務陸續開展,但社會更為關注澳門協和醫院在疑難重症、器官捐贈、高新醫療等以往本澳缺乏的醫療技術引進情況,本人期望政府後續可以引導院方加強現時本澳缺乏的專科醫療服務技術引入,滿足居民“大病不出門”目標的同時,能與其他醫療機構錯位發展,共建健康美好家園。
直選立法議員、共建好家園協會理事長 黃潔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