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民荷包更滿了

去年人均收入增長6.3%
25/02/2025
3631
收藏
分享
去年人均收入增長6.3%
去年人均收入增長6.3%

去年一系列產業紓困政策,幫助農民渡難關。(新華社圖片)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周一舉行發布會,介紹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有關情況。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韓文秀表示,2024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3,119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實際增長6.3%,城鄉居民收入之比進一步縮小到2.34∶1。

韓文秀稱,過去一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克服較為嚴重的自然災害等不利影響,「三農」工作取得顯著成績。

一是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增產。全年糧食產量再創新高,歷史性突破1.4萬億斤。大豆產量保持在2,000萬噸以上,「米袋子」更滿,「菜籃子」更豐富,各類農產品供給充裕。

二是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拓展。脫貧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脫貧人口務工就業規模保持穩中有增,牢牢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的底線。三是農民收入保持較快增長。2024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3,119元(人民幣),同比實際增長6.3%,城鄉居民收入之比進一步縮小到2.34∶1。

新建改建農村公路13萬公里

四是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扎實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加快補上,新建和改建農村公路13萬公里,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4%,建制村快遞服務覆蓋率超過95%,農村民生事業取得新進步。

五是農村社會保持和諧穩定。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體系逐步健全,農村群眾性文體活動豐富多彩,移風易俗深入開展,平安鄉村建設扎實推進。農業農村穩定發展,為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增強了底氣,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基礎支撐。

出台一系列產業紓困政策

中央財辦副主任、中央農辦副主任祝衛東表示,去年以來,部分農產品價格低迷,有些品種價格跌幅較大,影響農業生產經營效益。各地和有關部門陸續出台了一系列產業紓困政策,幫助農民和經營主體渡難關。從近期市場走勢看,主要農產品價格趨穩,市場預期有所好轉。一號文件從生產、消費、貿易等方面,打出一套政策「組合拳」,促進糧食等農產品價格企穩回升,保護農民務農種糧積極性。

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價格方面,落實稻穀、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在河南、江蘇、黑龍江、安徽四省啓動稻穀托市收購,加大小麥、玉米收儲力度,促進大豆銷售和加工轉化,穩定市場價格,防止出現賣糧難。二是著力促進產銷銜接。打通市場需求「最後一公里」,破除產銷堵點卡點,著力穩預期、穩價格、穩市場。

三是強化貿易與生產協調。我國是全球第一大農產品進口國,農產品進口是減輕資源環境壓力、彌補供需缺口、平衡貿易關係的重要途徑。但需要把握好進口的節奏和力度,避免衝擊國內產業發展。一號文件強調,要完善農產品貿易與生產協調機制,綜合施策推動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價格保持在合理水平,穩定市場供需,防止穀賤傷農、肉賤傷農,維護好農民利益。目前,有關部門正在採取一攬子措施促進肉牛、奶牛等行業紓困,下一步隨著政策持續發力,生產經營狀況會有望好轉。

去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3,119元,同比實際增長6.3%。(新華社圖片)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