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省政府性基金收入排行榜:

江蘇、浙江、山東穩居前三
23/02/2025
5672
收藏
分享
江蘇、浙江、山東穩居前三
江蘇、浙江、山東穩居前三

政府性基金收入是地方財力重要來源,隨著近期31省份密集公開當地2024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25年預算草案的報告(下稱預算報告),最新的31省份政府性基金收入榜隨之揭曉。

據第一財經報道,根據31省份預算報告整理發現,2024年江蘇政府性基金收入以約8,097億元(人民幣,下同)穩居榜首,浙江超6,000億元收入規模排在第二,山東則以逾4,000億元位居第三。

四川、廣東、上海2024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均超過3,000億元,分列第四至第六名,湖北、貴州、北京這一收入超過2,000億元,分列第七至第九名。安徽、福建等8個省份這一收入超千億元,剩餘14個省份政府性基金收入規模不足千億,其中西藏收入最低,僅41億元。

東西省份差異顯著

報道稱,31省份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規模差異顯著,且集中在東部發達省份。去年收入規模最高的江蘇是收入最低西藏的約198倍。江蘇省政府性基金收入甚至超過全國排名後15省份收入之和。排名靠前的東部六省份(江蘇、浙江、山東、廣東、上海、北京)的政府性基金收入之和,佔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比重近半。

中國財政有「四本帳」,政府性基金是其中之一。所謂政府性基金預算,是對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在一定期限內向特定物件徵收、收取或者以其他方式籌集的資金,專項用於特定公共事業發展的收支預算。

土地出讓收入是大頭

一般來說,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由10多項收入組成,具體包括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下稱土地出讓收入)、國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專項債券對應專案專項收入、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收入、彩票公益金收入、汙水處理費收入等。其中土地出讓收入是大頭,2024年土地出讓收入佔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平均比重約85%。

因此各省份之間政府性基金收入規模差異較大,主要是各地土地出讓收入規模差異較大,而這又跟地方經濟發展程度、產業結構、房地產市場形勢、土地需求及供應狀況等息息相關。經濟越發達地區,產業發達,人口聚集,土地需求相對旺盛,地價相對較高,土地出讓收入規模相對較大。

近年地方土地出讓收入下滑

不過,受近些年房地產市場低迷影響,近些年地方土地出讓收入普遍下滑,這也使得政府性基金收入連年下跌。根據財政部資料,2024年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本級收入5兆7,356億元,與2023年相比下降13.5%,與2021年收入高峰9兆3,936億元相比,下滑約39%。

從具體31個省份2024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來看,除了天津、雲南、遼寧、貴州、新疆、內蒙古、黑龍江、寧夏、西藏等9個省份收入有所增長外,其餘省份這一收入均有不同程度下滑,其中降幅較大的省份有湖南(-32%)、浙江(-26.2%)、廣東(-23.3%)、江蘇(-22%)等地。

2024年江蘇政府性基金收入以約8,097億元穩居榜首。圖為「財神」在江蘇省南京夫子廟景區向遊客送上祝福。(新華社圖片)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