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總量的減少受到監管加強、規範信用卡業務發展等因素的影響。(網絡圖片)
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2024年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數據顯示,2024年末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在用發卡數量為7.27億張,較2022年四季度減少8,000萬張。同時,開年以來,交通銀行密集關停旗下四家信用卡分中心。
第一財經報道,信用卡數量縮減、權益縮水、信用卡中心關停……信用卡業務調整潮還在繼續。業內人士指出,信用卡業務已從過去的「跑馬圈地」式擴張進入存量競爭階段,精耕細作時期商業銀行正密集開展行動,比如關停信用卡分中心、清理睡眠卡等等,目的是「減輕負擔」的同時更好前行。
《2024年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顯示,截至2024年末,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的在用發卡數量為7.27億張,較2023年末減少了約4,000萬張,下降幅度達5.14%。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2年第四季度信用卡發卡量達到8.07億張以來,信用卡發卡量已連續九個季度呈現下降趨勢,累計減少了8,000萬張。
多家銀行2024年密集停止發行聯名信用卡,並對信用卡權益進行「瘦身」。去年以來,民生銀行、浦發銀行、華夏銀行、中信銀行先後官宣調整信用卡權益。
調整內容主要包括交通出行里程兌換、機場貴賓廳服務以及消費優惠等。具體調整方式涉及權益內容的變更、積分規則的修改以及權益服務使用次數的減少等。
進入存量競爭階段
在業內人士看來,信用卡發行數量縮減背後有多重原因。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指出,目前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已從過去的「跑馬圈地」式擴張進入存量競爭階段,發卡量增速放緩是這一階段的自然現象。
「同時,信用卡總量的減少也受到監管加強、規範信用卡業務發展等因素的影響。整體來看,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正逐步邁入精細化管理的新階段。」董希淼分析稱。
早在2022年,原銀保監會與中國人民銀行聯合發佈了《關於進一步促進信用卡業務規範健康發展的通知》(下稱《通知》),要求各商業銀行強化信用卡業務管理,進行清理睡眠卡等相關行動。經過一段時間的過渡,去年7月起該《通知》全面實施。
「在監管加強的當下,多數銀行規定,同一客戶持有的狀態正常的信用卡總數不得超過六張。此外,針對連續18個月以上無主動交易且透支餘額和溢繳款均為零的長期睡眠信用卡,各銀行也進行了清理。」前述人士表示。
針對快速變化的市場,星圖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薛洪言指出,儘管近年來信用卡業務發展有所放緩,部分銀行也相應減少了資源投入,但從戰略層面來看,商業銀行對信用卡業務的重視程度並未減弱。
部分銀行持續深耕信用卡業務,將它作為高黏性的零售客戶入口和管理平台,以此為支點推動全行零售產品的交叉銷售,實現對用戶資產負債的深度綁定,並打造差異化的服務體驗。展望未來,銀行需要轉變信用卡運營思路,重新定位信用卡業務,以適應新的市場環境。
內地信用卡發卡量連九年下降。(新華社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