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特區政府正式發佈《健康澳門藍圖》,為推進澳門健康城市建設提供了科學系統的指引和參考。在政府的積極建設下,本澳的康樂體育場地有所增加,2022年的《澳門體育場地之調查報告》中表明,本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為1.53平方米,較2017年增加 0.19 平方米,但仍難以滿足需求。與此同時,下環區、新橋區、荷蘭園區等傳統民生區域人均體育場地面積不足0.2平方米,不少居民反映,當區場地資源緊張,節假日期間往往爆滿,租借十分困難,顯示出目前場地難以滿足居民日常體育運動的需求。
筆者認為,足夠的運動體育場所,是居民開展康體活動的重要前提,有助於加快推動全民健身的普及。然而,本澳各類型的運動場地數量不一,存在供求不平衡的狀況,如羽毛球、游泳等場地往往供不應求。政府應適時對各類運動的需求量作出調研,並在未來的體育場地規劃中,優先考慮加建需求量高的運動場地;另外,在場地資源緊張的民生區,考慮盤活空置的儲備土地建設小型運動場、健身點等,提供更多貼合社區、方便可達的運動空間,減少居民跨區鍛煉的成本。
此外,本澳部分體育場地的開放時間較為有限,且會因維修、賽事、訓練而被佔用,對普通市民的日常使用造成一定影響。筆者希望政府延長熱門、需求量大的體育場館的開放時間,並在現有的場館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統,進一步優化場地的合理調配,營造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圍。
與此同時,青少年和長者是大眾體育的重要參與者,當局應在運動場地內增加適合兒童身體鍛煉的設施器材數量,並提高健身設施的適老化程度,增強場館用材及設施的安全性,提升兒童及長者的運動意願和參與度。
推動“健康澳門”建設,必須通盤考量本澳的體育場地設施供給,筆者期望政府能夠充分利用現有的土地資源,為周邊居民提供更多運動及休憩空間,支持本澳“大眾體育”的可持續發展,提升居民健康水平和身體質素。
直選立法會議員 鄭安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