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兩大車廠本田(Honda)與日產(Nissan)的合併談判正式告吹。兩家公司昨(13)日分別舉行董事會,宣佈終止業務整合談判。至此,本田與日產的合併計劃僅持續一個半月,便宣告破裂,未能完成合併成為全球第四大汽車集團。日本兩大車廠本田(Honda)與日產(Nissan)的合併談判正式告吹。(美聯社圖片)
本田與日產終止合併談判後,分析指,台灣代工大廠鴻海與日本車廠的合作機會大增。 (新華社資料圖片)
去年12月,本田、日產、三菱汽車共同宣佈,三方已簽署諒解備忘錄,本田與日產將正式開啟合併談判,三菱汽車公司將就參與合併事宜進行探討。本田與日產當時設想共同出資成立一家控股公司、雙方均作為該控股公司子公司的方式進行合併。雙方原計劃今年6月前達成最終合併協定。如果成功合併,雙方將結合為全球第四大汽車集團,僅次於豐田、福士(內地譯為「大眾」)及現代汽車。
本田提出完全收購日產遭拒
但在上月中旬,本田提出「收購日產100%股權,使其成為旗下子公司」的提案,遭到日產的強烈反對。昨日,兩家公司正式宣佈終止合併談判。受此影響,關於包含三菱汽車在內的三家企業的合作模式探討也宣告結束。
本田社長三部敏巨集在13日的記者會上強調,未能實現合併「非常可惜」。關於提議把日產納為全資子公司的理由,他稱最初設想的設立控股公司將兩家公司納入旗下的做法「可能導致決策速度遲緩」。
另一方面,日產單獨召開的記者會上,社長內田誠解釋了拒絕被收為全資子公司這一方案的背景。他稱,無法確信自主性能得到多大程度的保障。同時,日產宣佈預計2024財年(2024年4月至2025年3月)合併財報的淨利潤將出現800億日元(約澳門幣41.7億元)虧損。
鴻海與日本車廠合作機會大增
整合破局後,台灣代工大廠鴻海(內地稱「富士康」)與日本車廠的合作機會大增。日前鴻海已經表態,對收購日產存在高度興趣,因此本次兩大汽車「分道揚鑣」,是否將意外讓鴻海得以入局汽車市場,後續發展值得關注。
面對美國和中國純電動汽車(EV)廠商的攻勢,本田和日產的當務之急是重新考慮如何逆境求存。彭博報導,交易失敗的後果對兩家公司都極為重要,尤其是對日產,因為這家陷入困境的汽車製造商現在必須尋找其他救命稻草,以挽救脆弱的財務狀況。